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來源:貴州日報  |  2023-08-14 10:20:40

  基礎教育階段是激發學生科學創意,培養學生科學興趣的土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像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支撐服務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品質發展。《意見》明確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各項措施全面落地。

  前不久,貴州省小學科學“同課異構”課堂交流暨教研工作會在畢節舉行,貫徹落實新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促進小學科學教育發展,來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學科學教師代表同聚一堂,呈現了不同風格的科學課程。

  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方式

  三都自治縣第三中學的孩子們在“未來教室”體驗豐富的科學探索課程;都勻市第三完全小學引入AI作業系統,通過信息化技術賦能教學改革,逐漸實現因材施教;貴陽市觀山湖區遠大中學利用智慧課堂教學設備開啟規模化智慧教學的探索之路……貴州各地在推進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提升科學教育品質。

  “太喜歡這樣的課程了,上了一節課就像去了一趟海洋館。”前不久,貴陽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學二年級20余名學生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動物相關知識。伴隨著老師的生動講解,孩子們操作著手中的互動卡牌,一幅幅章魚巧用腕部力量在水中靈活爬行、游泳的畫面便躍然“屏”上,大家觀察著、驚呼著,科技的力量讓孩子們仿佛置身於水族館中。

  這是世紀城小學於今年3月8日正式開啟的以AVR創新實驗室為載體的課後服務課程。

  “智慧創新實驗室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實驗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壁壘,為學生的創造性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世紀城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文敏説,小學是科學教育的起點,也是科學思維培養的啟蒙階段,學校應善於借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幫孩子們把科學基礎打牢固,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科技創新人才。

  去年,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在從江縣第三中學、洛香中學各建設了一個“少年矽谷”創客教室,每個教室投入10萬元,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青少年科技發展專項基金出資60%,從江縣配套40%共同完成實驗室的設備配置。

  每個教室配備3D印表機2台、創意編程軟體動手客阿爾法套裝10套、創意木工坊各類機床9套、同時還配備有開展創客實操必要的帽子、口罩、防目鏡等。教室每週一至週四課外活動開放一節課,有教師2名,學員達200余名,覆蓋七、八年級。在這裡,學生通過自主創新、自主設計,設計出了《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美麗的廣州塔》《中國火箭》等作品,培養科技思維,點亮科技夢想。

  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育品質

  共振環、鏡面立方體、等速萬向節等豐富的科技産品在貴陽一中李端棻中學流動科技館內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科技産品融合物理、地理、生物、化學、科學等學科知識,孩子們在有趣的互動中感知科學原理,探索科學世界。

  科技創新教育是李端棻中學的辦學特色之一,辦學以來榮獲“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優秀單位”“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面向全體學生構建了科創通識課為基礎,校本課、PBL項目式學習為中層,科創大賽和科技實踐活動等為塔尖的三階式科創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

  學校的科創教室、先進的設備和極具科技感的環境讓初中就讀於此的蔡博屹流連忘返。在這裡,蔡博屹對科技創新的熱愛得到完美釋放。

  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這名少年在各項大賽中嶄露頭角,綻放異彩。蔡博屹説:“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將帶著過往的經歷繼續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努力鑽研,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在貴州省小學科學“同課異構”課堂交流暨教研工作會上,畢節市實驗學校教師楊發葉通過四人比賽擰螺絲的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認識輪軸的結構,發現輪軸的特點,並探究軸輪的省力原理,聯繫科學史,拓寬學生的視野。

  赫章縣野馬川鎮中心校的教師徐梅從帶領學生回顧蠶的一生開始,聚焦動物的一生,以雞和狗的一生為例,讓學生明確卵生、胎生的區別,再認識動物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的四個過程……

  科學課堂教學異彩紛呈、方式多樣,在思維碰撞中激發創新的火花,促進科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

  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實施科學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校外平臺的重要職責,校內外資源結合讓科學教育更加鮮活,更加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意見》提出,要整合校內外資源,精準對接學生需求;要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動對接引領中小學科學教育,推動“請進來”“走出去”有效聯動。

  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舉辦2023年公眾科學日活動,組織科普講座,開展岩石陳列館,開放參觀涂光熾先生紀念展室,參觀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等活動,邀請六盤水市蟠龍鎮塘上小學、六枝特區新窯鎮四角田小學等650多人參加,向社會宣傳科普知識、探秘天文研究。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有哪些解鎖月球演化的密碼?這些密碼對地球撞擊歷史又有怎樣的意義?組成行星和小行星的物質是什麼呢?……孩子們的問題在活動中得到了解答。

  “通過這些活動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宣傳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力求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並期望在他們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科技與規劃處副處長胡曉燕説。

  貴州通過不斷完善中小學科學教育體系,整合社會各方資源有機整合,強化技術手段改進等,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在學生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用智慧創造未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秋紅)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