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稻穗飄香。眼下,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的800畝制種水稻基地裏,農戶們正在搶抓農時,開足馬力,陸續開鐮收割,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收割現場,稻浪歡騰,一行行金黃飽滿的稻穗,隨著收割機在稻田裏來回穿梭。從收割、脫粒、碎稈還田,再到裝車,單臺收割機僅10分鐘左右就可完成一畝田的收割。
農戶駕駛收割機進行收割
都坪鎮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多年來,依託壩區、氣候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雜交水稻制種産量高、品質好,已成為當地富民增收的優勢産業。“每天有五、六台機子幫我們收割,平均每天帶動周邊老百姓四、五十人就業。目前,就收割情況來看,平均畝産可能到480斤,預計産值250萬元。”種植大戶、水稻制種技術員劉順和説。
種子作為農業的“晶片”,是糧食安全的命脈。都坪鎮高度重視雜交水稻制種産業發展,通過黨建引領、健全産業鏈條、提升基礎設施、引進龍頭企業等措施高位推動産業發展,極大程度保障了地區糧食種子安全。
水稻基地一角
近年來,都坪鎮不斷探索“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市場為主導,以農民為主體,推動雜稻制種産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質化方向發展,為保障糧食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都坪鎮還持續優化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通過“稻蔬輪作”的方式,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讓農民“錢袋子”和“糧袋子”雙豐收。(文/圖 魏敬松 申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