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繡登上時裝秀。勞倫斯·許 攝
貴州苗繡又將在國際舞臺迎來高光時刻。由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苗·藝術展》,9月24日將在意大利米蘭舉行。屆時,中國設計師品牌HUI將在2024春夏米蘭時裝週期間舉辦線下大秀,發佈《苗印》全新系列作品,交融東西之韻,傾情演繹別致東方美學。
苗族服飾(臺江)。 Liè miao 攝
走進苗族聚居的貴州,世世代代的苗族人,用繡在服飾上的符號和圖案,表達和傳承著對自然萬物、宇宙法則、生命規律和族群歷史的認知。
近年來,貴州圍繞以苗繡為主要代表的民族文化瑰寶,不斷進行內涵挖掘、非遺傳承、産業創新,讓古老原生態的千年非遺重煥生機,從傳統變為時尚,從大山裏走到大山外,從貴州走向世界,頻頻登上國際舞臺。
穿在身上的史書
貴州刺繡工藝多見於民族地區,其中尤以廣泛分佈的苗繡技藝精湛。
貴州苗繡分佈廣泛,與苗族人口眾多密不可分。學界按語言將苗族劃分為三大方言區:東部方言區,主要分佈于湘西和貴州松桃地區;中部方言區,主要分佈在黔東南、黔南部分地區和黔西南部分地區;西部方言區,主要分佈于黔中、黔西、黔北、川南、桂北、滇東北、滇南,東南亞和歐美。
貴州苗族服飾有一百多個支系的服飾類型,苗繡以苗族小支系服飾的苗繡藝術風格進行分類。有許多小支系服飾,每個小支系苗族的苗繡風格都不一樣。
僅從技法來看,貴州苗繡技法就有平繡、挑花、堆繡、鎖繡、貼布繡、打籽繡、破線繡、釘線繡、縐繡、辮繡、纏繡、馬尾繡、錫繡、板絲繡等。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針法,如鎖繡就有雙針鎖和單針鎖,破線繡有破粗線和破細線等。
苗繡紋樣大多分為動物紋樣、植物紋樣、人物紋樣、幾何紋樣等幾大類型,以多變的造型和艷麗的色彩,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豐富的裝飾意味。但苗繡的意義,已超越了衣飾本身,它一針一線勾勒出流光溢彩的苗族歷史文化和先人智慧,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劍河錫繡。陳江南 攝
苗族現僅保存有語言沒有文字,經歷數次大遷徙,形成多個分支,傳統服飾和服飾上的刺繡紋樣,成為苗族後人尋祖尋宗的依據。這種約定習俗,讓苗繡傳統紋樣得以代代相傳,期間蘊含的遠古的文化因子也因此而得以保留。
2014年,著名作家阿城出版的《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一書,從文明起源的角度和高度強調了苗繡的價值。書中大量引用苗繡紋樣,並結合其他相關考古發現,對中國造型的來龍去脈進行解讀,並得出判斷:苗族服飾圖案直接傳承自新石器時代,是罕見的上古文明活化石。
幾年以後,貴陽苗疆故事民族服飾博物館創始人、館長、苗繡收藏家曾麗在其出版的《苗繡圖源》一書中也説:“研究上古文明時期的石刻、古陶、以及青銅器上的符號與紋飾,我們會發現,有很多都能在古老的苗族刺繡上找到。苗族先民選擇把世間的最高法則與智慧刺繡在服飾上,由符號象徵的天地法則、萬物關係、生命、陰陽、世道軌跡……反復組合、循環形成紋飾。多年的探尋讓我得出結論:苗繡不是單純的民間工藝作品,而是一部記錄了文明源頭的‘天書’,我更願稱它為一部蘊藏著人類上古文明密碼的哲學之書。”
但“老苗繡”的價值,直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才逐漸被藏家們廣泛認識。收藏家、藝術家劉雍是苗繡的早期收藏者之一,他擁有大量包括挑花在內的不同類別和繡法的苗繡收藏,並撰寫了多部關於貴州苗繡的研究著作。
省外和國外藏家也被苗繡魅力所吸引,不遠千里而來。《洛書河圖》一書中的大量苗繡圖片來自北京服裝設計師、苗繡收藏者何海燕,她在十幾年中收藏了數千件苗繡。“作為一名設計師,這些衣服成為我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品,成為我設計靈感的百寶箱。”
本世紀初,貴州苗繡入列國家級非遺項目。2006年,花溪苗繡、雷山苗繡、劍河苗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隨後,又有凱里苗繡、臺江苗繡、松桃苗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一針一線連接古今中外
對繡娘石傳英來説,兩年前在北京798舉行的那場服裝發佈會,是她迄今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她創辦的臺江浩鄧民族銀飾刺繡有限責任公司和意大利OTB集團旗下的世界知名品牌MARNI合作,把苗族繡片用在了國際頂級時裝上。在北京那場發佈會上,她還和這個品牌的服裝代言人、國際名模拍了合影。
苗族服飾(黔西華屋基)。 Liè miao 攝
這是貴州苗繡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近年,苗繡的紋樣開始出現在國際頂級奢侈品的設計上,它的公益廣告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大螢幕上,苗繡主題的展覽和走秀更是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展館和T臺上……
與此同時,苗繡之美也吸引了眾多藝術家來到貴州,深入苗寨探尋。“90”後攝影師胡埒淼是其中之一,“我選擇通過影像去記錄苗繡,是希望苗繡文化在被傳承擴散、被賦予新的生命意涵時,又不偏離原屬於它的文化性。”
在貴州苗繡奔向産業化發展的大道上,2021年是一個影響深遠的重要年份。
“特色苗繡既傳統又時尚,既是文化又是産業,不僅能夠弘揚傳統文化,而且能夠推動鄉村振興,要把包括苗繡在內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春節前夕到貴州視察時的殷殷囑託,為進一步推動苗繡傳承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來,省有關部門頻頻加力,推動苗繡非遺傳承和苗繡文創産品研發日益火熱。持續推動苗繡非遺工坊建設。去年,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印發《貴州省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辦法》,在全省範圍內認定了386家非遺工坊,其中涉及苗繡及相關項目(苗族服飾)58家。今年,三家單位又聯合評選公佈了40家省級非遺工坊示範點,其中涉及苗繡及相關項目(苗族服飾)8家。
苗繡裏古老的傳統盤繡針法。張帆 攝
大力推動苗繡文創産品研發。為加強苗繡及相關項目(苗族服飾)活化利用,引入了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和廣州頂尖知名文創企業設計師團隊赴貴州松桃梵凈山民族文化旅遊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等非遺企業,深入開展研創合作,促進苗繡産品走向市場,推動苗繡産品、創意衍生品研發設計、生産銷售、品牌推廣,提高貴州苗繡産業的綜合市場競爭力。
開展苗繡體驗空間培育。在青岩古鎮、西江千戶苗寨、中南門古城等重點景區佈局了苗繡體驗空間,依託鴿子花·松桃苗繡購物店、雷山縣阿妮繡業有限公司等苗繡企業打造集苗繡非遺技藝體驗、産品展示、互動社交業態為一體的非遺旅遊體驗空間,不斷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受眾範圍、增強苗繡可持續發展能力。
繡娘給遊客介紹苗繡産品。劉青 攝
苗繡成品。龍元彬 攝
此外,省文化和旅遊廳還牽頭開展了苗繡數字化記錄、苗繡存續狀況評估等工作。據統計,貴州現有和苗繡相關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處、省級54處,和苗繡相關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名、省級47名。
貴州苗繡的傳承和發展如火如荼,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也推動了鄉村振興。石麗平、王啟萍、潘玉珍、楊麗等非遺傳承人,帶領鄉村婦女通過一針一線繡出了“致富錦繡圖”。
古老非遺碰撞現代時尚
以貴州苗繡為代表的千年非遺碰撞現代時尚,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在9月24日即將啟幕的《中國苗·藝術展》和《苗印》主題大秀裏,藏著答案。
“苗印“大秀。
“區別於以往,此次既包含時尚大秀,又有非遺藝術展,將呈現一場多元的時尚盛宴,是一次大膽的創新。”9月21日,距離開幕只有3天,藝之卉時尚集團創始人趙卉洲和團隊爭分奪秒做準備。趙卉洲既是這次《中國苗·藝術展》承辦方負責人,也是《苗印》主題大秀的主策劃人。
據趙卉洲介紹,此次赴米蘭參展的《中國苗·藝術展》展品均為貴州苗繡精選珍品。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歷時半年,從各文化館、苗繡傳承人、私人收藏家手中廣泛遴選而出。展品充分考慮了苗繡的地域技法,能夠很好地展現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底蘊。
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龍佑銘告訴記者,本次《中國苗·藝術展》送展展品均為精心挑選的苗族服飾和配飾珍品,涵蓋了苗族三個方言區,包含破線繡、堆繡等繡種。他説,“希望通過米蘭時裝周這樣的國際性時裝周平臺,讓歷史的傳承和時尚有機碰撞,講好中國故事,傳遞貴州好聲音。”
“苗印”主題大秀海報。
《苗印》主題大秀作為2024春夏米蘭時裝周62場主體發佈會之一,是趙卉洲團隊的傾心之作。
第13次帶著“中國非遺元素”亮相國際時尚舞臺,趙卉洲將以貴州四印苗為創作源泉,發佈《苗印》主題大秀,推出本季品牌新系列。將非遺融入服飾,把歷史“穿”在身上,以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表達,讓中國傳統文化借助特色民族服飾煥發新魅力。屆時,來自東方古老而神秘的苗繡記憶將在米蘭秀場綻放別樣風采。
“希望通過貴州的四印苗去講述關於苗族的故事,讓大家看到苗族女性對文化傳承的力量,助力苗繡更好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和知曉。”從設計師到品牌創始人,趙卉洲用創作連結苗繡的傳統與煥新,將苗繡傳遞給更多人。
作為從事貴州苗繡等非遺創新、産品研發展銷的專業人士,北美貴州商會副會長、易繡(貴州)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亞麗對《中國苗·藝術展》和《苗印》主題大秀也充滿了期待,“希望讓苗繡有更多機會走向世界,給予苗繡長久的生命力,把代代相傳的苗繡更好地傳承下去。”(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曦 陳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