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獨山:文明花開幸福城
來源:貴州日報  |  2024-01-02 14:17:20

貴州獨山:文明花開幸福城

繪製鄉村文化墻。

貴州獨山:文明花開幸福城

群眾參與共治環境衛生。

貴州獨山:文明花開幸福城

空中線纜治理。

  雷磊波 孟瑾 張明坤

  2023年,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民生工程之一,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七個一機制”和“四抓”工作要求,深入實施“四大專項”行動,以整治“八亂”為突破口,以鄉風文明示範寨、文明小區、文明街巷、文明商戶等示範創建為引領,優化措施、完善打法,加大不文明行為監督力度,補齊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不斷推動獨山文明創建工作提檔升級,從行動上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及滿意度,齊心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文明城市。

  抓民生 描繪城市新圖景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牽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

  走進獨山縣城北教師新村,小區墻體已被重新粉飾,瀝青澆築的新路面乾淨整潔,白線劃分出的新車位整齊寬敞,經過改造,這個建設于20多年前的老舊小區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以前我們小區電線縱橫交錯,‘空中蜘蛛網’特別嚴重,停車也是個大難題。”城北教師新村住戶廖亞昌説,自己在這兒住了十幾年,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後,小區弱電全部下地,坑洼路面變成瀝青路,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感覺就像住上了“新房子”。

  除了進行小區環境改造,停車問題也是改造中的重點工作之一。為此,獨山縣鎖定閒置土地、廢棄綠化帶、各路段可用空間等,對停車位進行“擴容”,並推出限時免費停車服務。目前,已新建停車場7個,新增小車、兩三輪車停車位4345個,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位2000余個,切實解決出行難、停車難、充電難等問題,有效改善了群眾出行環境。

  “現在新建了幾個停車場,我們小區的車子都有地方可以停了,再不用擔心晚歸‘搶’不到停車位啦!”獨山縣中南社區居民尹莉娜高興地説,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後,環境變好了,停車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大家都很滿意。

  群眾利益無小事,獨山縣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建設,形成以改促變,全面推動城鎮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真正做到為民辦實事、為民解煩憂、為民謀福利。

  截至目前,獨山縣已完成改造老舊小區25個、背街小巷30條、人行道板56000平方米,鋪設污水管網20條、維修新增紅綠燈23處,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城鎮面貌持續美化,民生項目的落實落細,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抓整治 擦亮文明新底色

  流動攤點規範化一直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主要難題,也是群眾較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位於縣城南部的京都國際小區,隨著住戶日益增多,小區周邊又沒有大型超市或菜市場,因此,小區後門流動攤販隨意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的現象時有發生,小區周邊的環境衛生和公共秩序維護成為了困擾住戶及社區的難題。

  “流動攤販擺攤無固定場所、‘臟亂差’現象突出,不僅阻礙交通,也嚴重影響著城市形象。”獨山縣井城街道三橋社區駐村第一書記何正光説,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社區聯合縣住建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等部門,本著合理選址、便民服務的原則,在小區後門的空地,改造增設了便民疏導點,供流動攤販集中售賣商品。

  經過改造後,現在的京都國際小區,一個個固定攤位整齊有序擺放,蔬菜、水果、滷味等攤位前,不少居民正在購物,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引導經營,便民利民”。獨山縣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探索出平衡市容市貌和群眾謀生需求的新路徑。2023年以來,獨山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導向,增設流動攤便民疏導安置點,消化街面流動攤點120余個,並在城區符合條件的地段施劃“一米線”,允許商家在規定的線內進行經營。通過常態化開展執法,糾正不良風氣,已先後依法依規管理越門經營3149起、佔道經營2878起、流動攤11085起、違規廣告553起、亂堆放697起、下達責改文書或提醒通知247起,製作便民張貼欄132塊。

  同時,還通過“電子抓拍+現場執法”的方式嚴查嚴管交通陋習,利用媒體平臺開設不文明行為《曝光臺》,以記者明察暗訪、群眾線上舉報等形式,對行人、車輛、計程車駕駛員等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加大整治力度,擦亮文明“新底色”。

  抓效應 擴大群眾參與面

  連日來,在井城街道各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前來諮詢並認領群眾“微心願”的人絡繹不絕,大家按照掃碼、填表、登記流程,聯繫有需要幫助的群眾完成“微心願”。

  群眾所急所想就是工作所向。獨山縣通過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公職人員到社區“雙報到”活動,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增強社區(小區)黨組織密切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

  “走訪群眾時,了解到特殊群眾因生活困難、行動不便等原因無法解決的,我們就會立即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梳理形成‘微心願’服務清單。”井城街道虹橋社區駐村第一書記陸光周説,志願者們到社區報到後,可根據自身能力和情況主動認領“微心願”,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完成心願。

  截至目前,群眾共發佈的心願單數量達1130余條,志願者完成心願單數量達1125條。

  捐資助學、社區文明創建活動、法律諮詢和援助、健康義診服務……小小“微心願”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群眾滿意、獲得群眾信任,極大提升了社區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此外,為擴大群眾“參與面”,獨山以召開“千人動員會”9次,入戶走訪、發放《文明常識小卡片》和《文明市民手冊》、播放大喇叭等形式開展宣傳580余次,確保“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家喻戶曉,並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微心願”為載體,深入收集民生訴求,開展“圓夢微心願·共築幸福家”系列志願服務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

  同時,按“兩月一評比”開展鄉風文明示範寨、文明街、文明巷、文明小區、文明商戶評比,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形成“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

  2023年以來,獨山縣共打造文明鄉風示範寨20個、文明街3條、文明巷4條、文明小區29個、文明商戶22個。

  抓落實 常管長治固成效

  “您好,快顯示紅燈了,您這樣著急過斑馬線非常危險。”“感謝提醒……”

  在獨山各個街道路口,“文明勸導員”堅守在文明崗位上,恪盡職守、友善勸導,用真誠和奉獻讓群眾感受到文明城市的溫度。

  這是獨山縣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的一個畫面。近年來,獨山縣積極探索城市基層治理黨的建設、文明創建、社會綜治工作“三網合一”治理模式,通過實行“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構建“黨建共抓、資源共享、和諧共促、發展共商、矛盾共解”新型治理格局,積極推動各包保責任單位黨員幹部主動與街道、社區對接,深入開展文明宣傳、文明勸導、環境整治、志願服務等內容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形成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和水準。

  2023年,獨山縣調動全縣誌願者力量,採取單位分區包片制度,在縣域內9個紅綠燈路口開展“守交規、倡文明,交通安全我先行”為主題的勸導活動,72個部門5200余人次參與文明勸導,累計服務時長1.8萬餘個小時。

  同時,壓實主體責任,細化“1+4”工作方案,實行部門包社區,把縣城劃分為112個網格,形成“社區+挂幫部門+志願者”聯動機制,嚴格落實考評獎懲,把責任壓實到人、到點、到位,集中攻堅,確保文明勸導、每週志願服務活動日等活動常態化開展。積極實行個人包家庭,要求幹部職工做好家庭成員的文明教育和宣傳引導。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誌,也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更是城市最美的風景。如今的獨山縣各鎮(街道),凹凸不平、破損殘缺的人行道已煥然一新,群眾出行時刻遵守交通規則,停車位規劃合理,小區樓道整潔、墻面乾淨,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提升,街頭巷尾總能看到一抹忙碌的“志願紅”……大家用行動擦亮獨山“文明招牌”,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美入眼簾,潤人心田。

  亮點1

  居民自治 共建美好新家園

  近日,在獨山縣麻尾鎮清和社區的廣場上,一場熱鬧的居民議事會正在召開,余家灣一組的居民們齊聚一堂,向社區提議解決當前居民的健身需求問題。 

  面對居民的訴求,清和社區幹部多次下組走訪,積極召開居民議事會,通過群議群策,引導居民投工投勞,將組內的一處爛泥地進行重新修整,打造出了一塊環境優、舒適度高的健身場地。

  “之前這裡又臟又亂,路過的時候都不願意多停留,現在可好了,社區把這裡修建成了廣場,環境美化了,還讓我們一齣門就有個鍛鍊的好地方。”社區居民楊如興説,健身廣場不僅成為了附近老百姓跳廣場舞、晨跑鍛鍊、消食散步的場所,也成為了居民閒暇時間打牌、遛娃的好去處,從根本上滿足了社區不同人群的休閒活動需求。

  小小方寸地,滿滿幸福感。建設健身廣場只是清和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文明創建的一角,近年來,清和社區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為重要任務,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新舉措,積極推進全民參與,真正把環境衛生整治成果轉化成鄰裡鄉親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變化。

  如今,走進清和社區余家灣一組,各家各戶門前院內乾淨整潔,老人們在健身廣場上曬太陽、聊天談笑,呈現出一幅和美鄉村好景象。

  “我們余家灣一組成立組管委、黨小組、紅白理事會以來,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組內各項工作成效顯著。”清和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張明瓊説,下一步,社區將持續狠抓薄弱環節,注重長效管理,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提供優質服務,提升居民獲得感與滿意度,不斷促進社區各項事業向好發展。(張明坤)

  亮點2

  冬至送溫暖 老少一家親

  為切實做好移民搬遷“後半篇文章”,讓社區老人和孩子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及社會的關愛,2023年12月23日,獨山鄢家山社區舉辦了一場“冬至送溫暖·老少一家親”活動。

  當天,在鄢家山社區“夥伴領航站”的活動室內,小朋友們在社工志願者的耐心指導下,有模有樣地學起了包餃子,拌粉、揉面、搟皮、調餡,各項程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一會兒,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餃子就整整齊齊地擺在了盤子中。

  在另一桌,胖嘟嘟的湯圓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製作完成,孩子們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開心得手舞足蹈,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我們準備了香菇豬肉、酸菜豬肉、韭菜雞蛋3種不同類型的餡,孩子們非常開心,都是他們喜歡吃的。”獨山益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兼中心主任劉仲美説,活動開展前,他們還通過PPT課件授課方式,為孩子們講解了冬至的相關知識,並教大家製作餃子和湯圓,提高孩子們動手能力。 

  隨後,在社工志願者的帶領下,小朋友們將煮好的餃子和湯圓送到社區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家中,讓他們也感受到來自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太感謝啦!沒想到還煮好了給我送來,心裏真是暖融融的。”社區73歲老人胡忠蘭激動地説。

  “小小的餃子和湯圓不僅代表了社區的一份心意,更表達了對老人們的祝福,讓他們感受到關心關愛,把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劉仲美説,通過開展此次活動,進一步增進了老人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互動,傳遞溫暖與關愛,弘揚傳統文化,營造和諧、溫馨的社區氛圍。

  (雷磊波)

  亮點3

  文明浸潤和美鄉村​

  為充分發揮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聚合功能,2023年12月28日,獨山縣2023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集中示範活動在玉水鎮文化廣場開展。

  此次活動以“深入基層送政策·凝心聚力促振興”為主題,由獨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21家單位聯合開展,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

  臨近午時,玉水鎮文化廣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通過開展醫療義診、政策諮詢、健康宣傳、文藝演出等方式,為群眾提供多元化的宣傳服務,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健康意識和法律意識,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三下鄉”活動的良好氛圍。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政策和知識,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希望能多多開展。”玉水鎮群眾周婷開心地説道。

  據悉,自2023年以來,獨山縣堅持把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集中示範活動作為重視基層、關注民生的重要抓手,常態化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600余場,覆蓋群眾7.5萬人次,不斷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有效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聯合多家單位,以現有資源為抓手,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持續開展好不同形式和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讓文明浸潤和美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獨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韋興寶説。 (覃娜)

     (本版圖片由獨山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