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天氣晴好,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高華村林下天麻種植基地,10余名務工群眾正手握鋤頭,挖開泥土,蹲下身輕輕地用手刨開掩蓋天麻的枯枝、腐葉,迅速將一個個胖墩墩的天麻採挖、分揀、裝袋,及時將新鮮出土的天麻銷往雲南、廣東等地。
“天麻的長勢很好,害怕傷到天麻,挖到一半就只能用手刨,真的是越挖心越跳,越挖臉越笑。” 基地負責人劉朝鮮一邊挖著天麻一邊叮囑大家一定要小心。
務工群眾在採挖天麻
劉朝鮮是大街鄉坪山村人,5年前四處考察後,便回到家鄉流轉群眾林地發展林下天麻種植,做上了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經過幾年的發展,劉朝鮮已經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天麻大戶。
“我去年種了560畝天麻,目前采收接近尾聲,每畝産量700左右斤,現在市場很好,鮮天麻平均50元一斤,畝産值達到3.5萬元左右。我們當地氣候適宜,種出來的天麻産量高,品質好,市場上供不應求,我今年準備把規模擴大到1500畝。”劉朝鮮説。
務工群眾在採挖天麻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劉朝鮮的天麻事業發展得有聲有色,周邊村民也紛紛嘗起了天麻的甜頭,他們利用獨特的林下資源,通過種植天麻,增收致富。
“我在天麻基地務工,不但每天有100塊錢工資,還學到了天麻種植的技術,去年我自己就種了30多畝,收入非常可觀。”務工群眾馬太琴説。目前,周邊村寨像自己一樣在劉朝鮮的天麻基地務工、學技術,家裏又種天麻的群眾已經有20左右戶。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近年來,大街鄉牢牢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適宜的氣候環境,將森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積極發展林下天麻種植1000余畝,走出一條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求發展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新路子。
“我們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把林下天麻種植規模擴大到2000畝,進一步夯實産業基礎,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大街鄉黨委委員、副鄉長、高華村駐村第一書記羅銘説。(文/圖 趙慶能 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