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山聯世界 ——“三不沿”貴州借力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開放高地
來源:貴州日報  |  2024-03-19 11:12:17

跨越大山聯世界 —“三不沿”貴州借力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開放高地_fororder_1b550dfa-b2f4-4489-a0ed-f0a90633adf1

貴陽南車站貨運場。 通訊員 路立光 攝

  自運營以來,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累計組織開行班列365列,到發集裝箱超20000標箱,貨值近35億元;相繼開通陸海新通道、黔粵通道、跨境鐵路等27條班列線路。

  從貴陽國際陸港出發,鐵海聯運班列一路南下,經廣西欽州港東站前往東南亞……數據顯示,2023年,貴陽國際陸港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193列9741標箱。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強調,要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快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相隔一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提出要鞏固提升貴州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地位。

  貴州的潛力在開放,後勁也在開放。賦能開放發展,輻射西部地區,一座內陸城市正沿著一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加速走向世界。

  開建新項目、運行新線路、創造新平臺,貴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加入西部陸海新通道“13+2”省際協商合作機制,不斷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面和影響力,對內助推西部省市開放發展,對外銜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優化開放佈局、加快要素流動、創新開放制度、強化平臺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將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合作共建融入國家戰略

  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貴州,如何置身開放前沿?答案是加入陸海新通道建設省區市,與兄弟省區市簽署合作共建“陸海新通道”協議,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向縱深發展。

  時間追溯至2017年,貴州與廣西、甘肅、重慶簽署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陸海新通道前身)框架協議。2019年,貴州又與重慶、廣西、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寧夏在渝簽署共建“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

  2019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發佈,標誌著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身處“一縱兩橫三角”黃金點戰略區位優勢的貴州,自貴南高鐵全線投入運營以來,南北向的渝貴鐵路—貴南高鐵、西北東南向的成貴高鐵—貴廣高鐵、東西向的滬昆高鐵,讓以貴陽為中心的貴州高鐵“十”字形主骨架更加穩固,北通、南達、東進、西聯,進一步鞏固了貴州西南陸路交通樞紐地位。

  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原則,2019年,遵義與重慶組建首個陸海新通道區域平臺——貴州陸海新通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現稱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這也是貴州與重慶加強兩地協作、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成果。

  數據顯示,自運營以來,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累計組織開行班列365列,到發集裝箱超20000標箱,貨值近35億元;相繼開通陸海新通道、黔粵通道、跨境鐵路等27條班列線路,主要服務貴州5大産業,涵蓋特色農産品、建材、現代化工、先進裝備製造和基礎材料等。

  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偉介紹,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過去一年,遵義加快建設甕馬鐵路北延伸線、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專用鐵路,完成蘭海高速重遵擴容工程,德余高速建成通車,貴州烏江集裝箱航線(余慶—重慶)正式開航,黔粵通道“遵義號”陸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運營,新舟、茅臺“雙機場”開放能級不斷提升,該市大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健全,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支點作用愈發凸顯。

  合作仍在繼續。2023年,貴州鐵投集糰子公司貴州省多式聯運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加入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並參與組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黨建聯盟,全面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13+2”省際協商合作機制聯動發展,共同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品牌。

  發展多式聯運順暢通道

  為破解貴州對外開放中存在的口岸功能缺失、物流通道不暢、資源整合不足等問題,2022年,利用都拉營鐵路物流港和貴陽綜保區毗鄰特點,貴州以中歐班列開行為契機,按照“都拉營鐵路物流港+貴陽綜保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聯動發展的思路,打造了全國首個綜保型國際陸港——貴陽國際陸港。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貴陽國際陸港的發展只經歷了短短兩年的時間。”貴陽國際陸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斌介紹,貴陽國際陸港是國家重點培育的物流園區中的大型貨運場站,在充分利用貴陽綜保區通關便利化及保稅、免稅等政策功能優勢的基礎上,貴陽國際陸港依託場站優勢,與沿海多個港口組成“陸港聯盟”,形成“多港聯動、多式聯運”的陸海聯運體系,已成功吸納包括廣西北部灣港在內的7個沿海港口相繼入駐、掛牌運營。

  借助貴陽及其周邊市縣佈局的無水港和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貴陽、遵義等地先後開通“廣西欽州港—貴陽改貌—客戶商家”“遵義閣老壩—廣西欽州港”“湛江港—都拉物流港”等班列,形成了黔桂鐵路通道、黔粵鐵路物流通道,加上中歐班列、中老班列、中亞班列等國際班列的開通,貴州已成為在國內輻射西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在國際上連接“一帶一路”、RCEP有關國家的貨物集散中心。

  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同時,貴州還從航空、水運、公路等方面大力構建立體交通網絡,進一步豐富貴州外貿貨物出山出海大通道。

  2021年,烏江黃金水道被喚醒,實現全線復航。2022年,思南港邵家橋港區建成,這是烏江復航後全省首個投入運營的“港口園區化”項目。2023年,烏江集裝箱運輸實現首航,為黔貨出山開闢了新的戰略通道。同年11月,2200立方米非洲進口“紅木”歷經百天“江海聯運”“干支聯運”運抵貴州碼頭,標誌著烏江開通了進出口國際貨運新通道。

  去年12月,貴陽—加爾各答國際貨運航線正式開通,這也是貴州“一局四中心”(國際郵件互換局、國際貨運中心、國際快件中心、海關監管中心、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第一條國際貨運航線。貴州“一局四中心”是貴陽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彌補了貴州空港口岸功能不全短板,全面提升了貴州在世界城市網絡體系中的節點地位和樞紐功能。

  塑造通道産業發展新優勢

  一個小小打火機,從貴州一個小縣城漂洋過海到俄羅斯、東南亞、非洲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量約6億隻,是如何做到的?

  位於羅甸縣的貴州中焰環興實業有限公司擁有42條生産線,可生産9個系列打火機産品,日産120萬隻,年産值8000萬元。為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羅甸縣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通欽州港打火機出口通道,在欽州港外設置打火機臨時查驗場地,並在欽州港開展打火機出口作業。去年4月,還建成羅甸(邊陽)工業園區打火機檢測室,為打火機出口檢測提供便利。

  同樣受益於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還有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公司(以下簡稱貴陽飛力達)。“我們目前計劃開展冷鏈水果進口業務,將泰國的榴蓮、山竹採用冷藏箱運到老撾後,搭乘中老班列運到貴陽。”春節剛過,該公司總經理陳偉就開始謀劃今年公司的新業務,拓展新市場。

  貴陽飛力達是一家綜合物流服務企業,與貴州省多式聯運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運營陸海新通道進出口項目。“我們希望能夠建設一個完整高效的供應鏈協同生態平臺,為貴州本地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的企業提供門到門、端到端的優質物流供應鏈服務。”陳偉表示。

  借力陸海新通道,貴州從數字貿易、生態文明、人文教育、旅遊市場等方面不斷拓展對外合作“朋友圈”,在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中作出貴州貢獻、贏得貴州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倩)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