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羅甸邊陽中學校長李妙潔:躬耕教育二十載 創新改革育新篇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4-29 15:36:47

  2024年4月,《人民日報》發佈了一篇題為《貴州省持續健全機制,細化措施,完善保障服務,不斷提升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成效——激活鄉村全面振興“智力引擎”》的新聞報道,報道聚焦東部幫扶城市協調幹部人才對貴州省各地學校、醫院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取得的成效,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邊陽中學校長李妙潔名列其中。

  清晨的羅甸縣邊陽中學,樹木蒼翠欲滴,校園內書聲琅琅。來到邊陽中學校長李妙潔的辦公室,她正在認真地翻閱資料。在與李妙潔交談中,談及自己的事跡登上《人民日報》時,她覺得很是意外和激動。

貴州羅甸邊陽中學校長李妙潔:躬耕教育二十載 創新改革育新篇_fororder_640

工作中的李妙潔 供圖 羅甸縣融媒體中心

  “感到非常光榮,我們所有從東部過來開展幫扶工作的校長共有247人,大家做的工作都是一樣的,也是平凡的,我只是他們其中的一個縮影而已。”李妙潔説。

  躬耕教育二十載,跨越山海育桃李。2022年,李妙潔受組織委派,從廣州空港實驗中學來到相距千里的羅甸縣邊陽中學擔任校長,投身到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中。“從教二十多年,也是一名中共黨員,我認為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有重要的意義,想要發揮自己的作用。”談及到為什麼會來到羅甸開展幫扶工作時,李妙潔表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對西部的學校提供一些幫助。

貴州羅甸邊陽中學校長李妙潔:躬耕教育二十載 創新改革育新篇_fororder_640 (1)

李妙潔正在與邊陽中學學生進行交談 供圖 羅甸縣融媒體中心

  2022年8月,李妙潔來到羅甸縣邊陽中學後,第一時間深入學校調研摸底,詳細了解學校的基本工作和教育教學情況,積極探索適應學校發展實際的教學管理新模式。在她的帶領下,“組團式”幫扶團隊結合學校工作實際,組織與實施學校藝體類學科模組教學的落地,推動綜合實踐課和研究性學習實質性開展,持續深化“4+N”多元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得到多元化發展,並建成心理輔導與援助中心,彌補羅甸北部區域學校心理教育資源短板嚴重不足的問題。

  “李校長來到我們學校之後,老師們的教學風格也在慢慢改變,我們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靈活,學生參與性、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高。”邊陽中學高三(1)班學生李冰峰説。

貴州羅甸邊陽中學校長李妙潔:躬耕教育二十載 創新改革育新篇_fororder_640 (2)

羅甸縣邊陽中學代表隊以貴州省冠軍的身份參加2022年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 供圖 羅甸縣融媒體中心

  為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邊陽中學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互結合,李妙潔牽頭邀請廣州教育專家和名師來校開展專題培訓,選派幹部和教師外出交流研討及培訓。此外,學校還進行“青藍工程”“青雁工程”的師徒結對幫扶,極大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教師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讓老師的授課方式更加靈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在李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組織了大批的中層和教師去往北京、上海等地進行交流培訓、跟崗研修,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邊陽中學語文教師李惠説。

  2023年,邊陽中學一名教師新獲省級骨幹教師,一名教師獲州級名師,補缺了學校無州級名師的空白;在原有的8位州骨幹教師的基礎上新增了3名州級骨幹,同時新增了5名州級教壇新秀、4名縣級學科帶頭人、7名縣級骨幹教師,11名縣級教師壇新秀,教師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貴州羅甸邊陽中學校長李妙潔:躬耕教育二十載 創新改革育新篇_fororder_640 (3)

李妙潔正在與教師們探討教學法  供圖 羅甸縣融媒體中心

  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幫扶團隊結合學校工作實際,以“全覆蓋幫扶”為根本任務,圍繞“建機制、育骨幹、創品牌”工作重點,對標“四個明顯提升”工作要求,著眼于學校發展和品牌打造,制定了20余項制度規劃,組織構建粵黔兩地14校線上線下聯合教研機制,創新開設“廣州白雲班”辦班模式,學校辦學水準和教學品質進步明顯。

  2023年,邊陽中學高考本科以上上線人數較2022屆增長22.22%,教學成績創歷史新高。同年,羅甸縣邊陽中學順利通過貴州省特色示範性普通高中初評,獲得專家組“校園美、精神足、未來雄”的好評。 

  “後面我們的幫扶工作將繼續深化邊陽中學的內涵式發展,健全幫扶機制,細化幫扶措施,強化服務保障;繼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全面發展;繼續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堅持‘輸血’和‘造血’並舉,育強本土人才隊伍。在多方面推動幫扶工作取得新實效。”當提及下一步幫扶工作時,李妙潔堅定地説。(文 黃姍 黃冬梅)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