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五穀豐,高粱別樣紅。
時下,六枝特區岩腳鎮金星村高粱迎來豐收季,田間地頭處處一派熱鬧的勞作場景,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13日,記者來到金星村,遠遠望去連片的紅纓子高粱層層疊疊,隨風搖曳。走近駐足觀察,紅高粱穗粒飽滿,沉甸甸地垂挂,微風拂過,搖曳出一片豐收的景象。
烈日下,陳家敏帶著幾個工人,正手持鐮刀,在自家紅高粱地裏忙著收割高粱。“今年我種了40畝,收成很不錯,明年還打算繼續種。”陳家敏一邊將沉甸甸的高粱穗砍下來整齊擺放著,一邊和記者聊道。
1978年出生的陳家敏是金星村本地人,年輕時和家住遵義市仁懷市的丈夫相識。仁懷因酒立市,因酒興市,作為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産區,仁懷的農業發展離不開高粱,而陳家敏的丈夫家中也一直種植高粱。
因此,雖然夫妻倆長期在外務工,但陳家敏對高粱種植仍然有一定的了解。
2008年,為了更好照顧孩子們讀書,兩人回到陳家敏的家鄉金星村定居。回到村裏後,陳家敏開始一邊照顧孩子們一邊在村裏搞種植。
去年,得知村裏要發展高粱種植,陳家敏立馬租下40畝土地參與其中。“之前在仁懷市了解到高粱後,其實我就一直想種,但我們村沒種過高粱,而且也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陳家敏説,因為種種原因自己一直猶豫不決,這次由村裏帶頭,自己便不再猶豫。
“發展高粱産業,我們經過了仔細的考察,並打通了銷路,讓村民們放心種。”一旁,金星村駐村第一書記趙澤喜接過話茬。
2023年5月,趙澤喜來到金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趙澤喜在村裏走訪時發現,金星村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非常適合發展農業,但當地村民大多是傳統種植,經濟效益並不高。
於是,當年7月,趙澤喜特意請來專家考察當地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經過實地考察後,專家結合金星村的實際建議可以種植紅纓子高粱。“因為高粱的適應性比較強,生命力比較頑強。”趙澤喜直言,更重要的是高粱在市場上銷路比較好。
貴州的醬香白酒聞名遐邇,而糧為酒之肉,唯有高品質原糧,才能釀出高品質的美酒,紅纓子高粱正是主要原糧。“在考察市場時,我們也了解到省內的高粱一直供不應求,市場很好。”趙澤喜説。
於是,金星村引進公司與村級合作社合作,採取訂單式種植,村民們可以把高粱按一斤3元錢的保底價賣給公司,也可以自行按市場價售賣,這樣既保障了銷路又保障價格,讓大夥沒有了後顧之憂。
在做好準備後,金星村決定免費發放種子給村民試種100畝高粱。“在種植前,我們召開了院壩會和大夥説清楚了情況,沒想到大家都積極響應。”趙澤喜説,今年春耕高粱種下後茁壯成長,從9月初開始高粱成熟陸續收割。
“今年的試種效果很好,畝産在1000斤以上。”趙澤喜説,接下來,村裏預計繼續做好引水灌溉工程等基礎設施,並修建烘乾房,用以烘乾高粱,並聯動附近村,爭取將高粱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以上。
此外,趙澤喜還計劃引進蔬菜種植大戶,帶動村民學習種植蔬菜技術等,發展蔬菜産業增收。建立起群眾收入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渠道,走出了一條適合金星村發展的新道路,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動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