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攤點作為城市中重要的“煙火氣”,一邊連著民生福祉,一邊關乎市容市貌。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著眼于城市精細化管理,設定免費使用流動攤疏導點,保障菜農、果農等流動經營者合法權益,規範市場經營秩序,以“小藍線”托底大民生。
群眾擺攤有“位子”,扮靚城市有“方子”。惠水縣因地制宜在縣城濱江路、漣江醫院到煙草局、楊梅坡路口等路段繪製“小藍線”,在劃定區域內水果攤販們整齊、有序、規範地擺攤經營。
“自從城管部門給我們流動攤畫藍線以後,來這裡擺攤非常方便,我們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地方來銷售,高峰期的時候城管部門還會來這裡維護現場的秩序,讓我們很有安全感。”水果商販陳家林説。
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引導商販規範擺攤
為了讓流動攤點的煙火氣與城市管理的“文明風”和諧共存,惠水城管把“路邊攤”轉成“正規軍”,在不影響交通、安全、市容、環境和市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不斷探索,積極規範管理流動攤販疏導點,實現攤販産品有銷路、流動攤販有收入、市民生活有便利、城市管理有秩序。
長久以來,流動攤販佔道經營與城市管理部門“打遊擊”,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難點痛點,而疏導經營點設置,破解了既讓流動攤販“活”起來,又讓城市“凈”起來這一難題。
惠水縣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沈艤航介紹,惠水在城區設置了24處流動攤位臨時疏導點,引導城區的流動攤販在相應的時間段,在疏導點開展經營活動,目前已有450余戶流動攤販在經營。
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引導商販規範擺攤
惠水縣立足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改善城區流動攤販管理模式,解決流動攤販生存問題,堅持“疏”“堵”結合,以需求為導向,科學分區,在路邊合理繪製“小藍線”設置流動攤疏導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文明城市創建成為造福群眾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我們將以‘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為抓手,以打造紀律強、作風優的執法隊伍為目標,堅持規範執法和人性化管理相結合,不斷加強執法隊伍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執法隊員‘精、氣、神’,努力建設一支作風優良、業務精湛、執法公正的執法隊伍,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執法服務水準。”惠水縣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鐘以秋表示。(文/圖 楊小禮 楊水源 余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