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榕江縣人民政府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黔東南州文化館研究館員孫紅鶯,中國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黔東南州分行天柱支行黨支部書記、行長楊兵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圖為孫紅鶯
這是自2019年黔東南州被國家民委正式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以來,黔東南收穫的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成績。
截至目前,全州榮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表彰394個,其中全國模範集體30個、全省模範集體132個、全州模範集體232個;全州榮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表彰1008名,其中全國模範個人32名、全省模範個人160名、全州模範個人816名;全州先後榮獲州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2566個。
……
這一項項榮譽的獲得,記錄著黔東南州16個縣(市)、46個民族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團結奮進的發展軌跡。
一直以來,黔東南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民族團結實踐活動,持續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成果,推進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品質發展。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攜手共畫同心圓、共築強國夢,奏響了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和諧的時代樂章。
圖為雷山苗年場景 (圖片來源於悠然雷山)
如今,錦繡黔東南的一個個民族村寨盡展風采,勾勒出一幕幕幸福的剪影,繪就了一幅幅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畫卷。
攔門酒、賽蘆笙、踩鼓舞……國慶假期,儘管秋風漸涼,但臺江縣臺拱街道紅陽苗寨依舊熱鬧非凡,當地苗族同胞身穿盛裝,捧著香醇米酒,喜迎遠道而來的賓客。
廣場上,主客攜手同歌共舞,暢飲開懷,一幅幅人和景明的幸福圖景在這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鋪展開來。“貴州‘村超’和‘村BA’已經足夠精彩,苗年、侗年也異常熱鬧,大家一起吃團圓飯,唱歌跳舞,很開心,親如一家人。”在2023年的“中國侗年”活動上,第一次在黎平縣肇興侗寨過侗年的廣東佛山遊客張雨佳就被當地民族文化所吸引,她説,“在黎平看到了佛山醒獅和武術與侗族文化結合,真切感受到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在祖國大家庭中美美與共,真好。”
今年以來,黔東南州創新探索以臺江“村BA”、榕江“村超”為代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典型實踐。同時,將民族文化等納入各大平臺宣傳推廣,推出《侗寨琴聲》《侗族大歌》《紅軍來到我家鄉》等民族團結進步文藝精品和優秀紅色影視作品,還通過苗年、侗年等“千村百節”系列品牌,不斷增強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圖為侗年 (楊理顯 攝)
在此基礎上,黔東南州還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校園、社區、機關建設,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八進”大宣講,成功推出劍河“民歌調解”、臺江“民族團結食堂”等經驗做法,首創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法庭,全州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定方向、有載體、出成效。全州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實中央、省委、州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形成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民生幸福的良好態勢。
修建民族團結食堂、打造民族社區、實施農村“三改”……黔東南州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解決各族群眾密切關心的住房、飲水、出行等難題。積極推進教育、法治、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推普興鄉”行動、建設雙語學校、深化高考加分等舉措,不斷提高了各族群眾的生活水準和幸福感,促進各民族間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黔東南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是全省乃至全國的重要文化寶庫。黔東南州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等工作,推動民族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同時,還注重加強民族文化研究,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姊妹節、苗年、侗年等具有代表性的節慶活動,選拔一批民族健兒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幾年,黔東南州依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景區和景點,如西江千戶苗寨、肇興千戶侗寨、鎮遠古城、下司古鎮等。這些景區和景點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圖為西江千戶苗寨
不僅如此,黔東南州還積極培育文旅新業態,推動文化産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通過舉辦“村BA”“村超”“村歌”“村T”“姑媽籃球”等體育文化賽事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看和參與,促進了文化旅遊的發展,不斷提高民族地區知名度和美譽度。為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協同發展,黔東南州積極與周邊地區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
圖為貴州“村T” (圖片來源於村T紀實)
與懷化市、柳州市深入實施黔桂湘環“三省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帶建設,力爭將其打造成省際交界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黔桂湘樣板”。通過參與貴州省的區域合作和發展規劃,加強與貴陽等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動經濟一體化發展。同時,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等國際合作項目,加強與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交流合作,推動民族地區走向世界舞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黔東南州將繼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實施民族節日共慶交融、民族體育共享交融、民族村寨共居交融“三個交融”行動計劃,探索“旅遊+民族團結”等新模式,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余天英 通訊員 吳興黔 未署名圖片由余天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