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荔波小七孔,碧水藍天相映成畫;銅仁市江口梵凈山,日出赤霞如夢如幻;畢節市赫章阿西裏西,夜空繁星點點……以綠為伴,向美而行,一個個吸引遊客奔赴的美景,成為貴州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有力見證。省生態環境廳最新發佈的公報顯示,今年前9月,貴州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9.1%,在全國排名第二;88個縣(市、區)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9.2%。
“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成為老百姓的“生活日常”,背後是我省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環境治理能力的日益提升。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場硬仗。2023年12月,省政府出臺《貴州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管理辦法》,從省級層面加強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管控力度,為健全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管控補充行政依據,切實壓實地方責任。
今年7月,貴州省對深入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系列部署,印發實施《貴州省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從推動産業結構綠色轉型升級、加速能源行業清潔低碳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系、推動突出大氣環境問題治理、推進重點污染物協同減排、健全大氣環境管理體系等方面,提出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的29項具體措施。
為最大限度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省生態環境廳嚴格執行“日監控、周分析、月調度、季匯總”環境空氣品質日常管控機制和“雙預警”機制,對全省9個中心城市開展常態化移動走航監測,科學解析污染成分及原因,研提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管控建議,針對性分析污染形成、擴散及影響路徑,指導優化污染防控,確保各項措施精準有效。
全省各地相繼制定空氣品質目標保障方案、污染天氣應急處置方案、聯防聯控工作方案等,並通過高空瞭望設備、衛星遙感監測、大氣環境溯源研究移動實驗室、無人機巡查等“黑科技”,推動實現科學精準防控。
大氣污染防治,一頭連著生活,一頭連著發展。
從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到重點工業企業持續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從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到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了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我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空氣品質就是生活品質,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環境。從“盼藍天”到“曬藍天”,再到“享藍天”,一個個基層鮮活實踐競相涌現:黔西“林業碳票”、江口“生態賬戶”、關嶺“草原保險單”……在不斷激活生態産品價值實現中,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正一步步拓寬,為藍天成為老百姓的“生態福利”更添一分成色。
“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環境品質不可缺少,呼吸清新的空氣更是必不可少。”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馬帥説,我省將持續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細工作、更優服務,全方位打造貴州“氣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謝巍娥 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