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走進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田間地頭,沉甸甸的水稻、玉米、高粱等農作物為大地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與穿梭在田野間的農機一起,繪出了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
近年來,六枝特區穩扛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格執行“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通過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破解耕地碎片化難題,提高農業機械化率,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增收。
在木崗鎮水稻種植示範基地,農機手熟練地“指揮”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收割、脫粒、莖稈分離、谷粒清選和秸稈粉碎還田一氣呵成。
農戶處理收割機收割的糧食
為確保糧食顆粒歸倉,木崗鎮政府出資邀請六枝特區用平農機合作社在水稻種植示範區為農戶提供“免費”機收服務。木崗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黃光文説:“通過大力宣傳、推廣農業機械化,木崗鎮現在有2家農機專業合作社、6家農機家庭農場,有各種各樣的農機,在耕、種、防、收方面為農戶提供服務。另外,種植戶也擁有一些小型農機,機械化率大大提高。”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推廣應用,父輩口中“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科技憧憬正逐步在木崗鎮實現。農忙時節,大小農機齊頭並進,譜寫“機械強農”新篇章。
龍河鎮隴木壩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水稻種植優勢,但因“機”“地”雙重制約,龍河鎮的機械化水準相對較低。2023年,六枝特區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項目建成後,2000多畝水田可實現全程機械化,一台臺農業機械駛進壩區的田間地頭,為農業提質增效插上科技的翅膀,改變了生産模式。
“我家今年種了50多畝田,從栽秧到現在收割,都是全程機械化,經過收割,畝産達1200-1300斤,50多畝田輕輕鬆鬆就收完了。”龍河鎮隴木村村民向學達説。
為了確保水稻的品質和産量,今年,六枝特區在持續提升機械化水準的同時,安排農技人員強化服務,深入田間地頭引導農民科學播種、精準施肥、做好病蟲害防控、提供無人機管護等服務,為水稻豐産、農民豐收注入服務動能。
裝備一小步,産業一大步。六枝特區正在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向“新”而行,充分釋放新質生産力在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中的潛能,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底線。(文/圖 浦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