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大橋最後一片T梁開始起吊!”1月9日下午,隨著一聲號令,納晴高速大橋中最後一片T梁在技術工人的操作下,穩穩噹噹地吊裝到定點位置,標誌著納晴高速烏蒙山大橋實現雙幅全線貫通,為納晴高速全線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T梁開始起吊
烏蒙山大橋位於阿志河大橋與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夾心”的狹窄位置,這裡地勢險峻、溝壑相間,地面最大橫坡接近65度,怎樣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在陡峭險峻的崖壁上建造質好價廉的橋?
納晴高速T12合同段項目常務副總工程師宗衛介紹,烏蒙山大橋開始特定選型一共有三種,他們最終選擇了輕型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橋,但由於這種拱橋施工比較複雜,受力也比較複雜,採用高空現澆的施工工藝品質難以保證,安全風險較高,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篩選、試驗、論證,最後在輕型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橋的基礎之上進行優化,創新採用鋼桁腹桿-混凝土組合拱橋,安全性更高,同時整個大橋建設成本可節約1000萬元左右。
在建中的烏蒙山大橋全景
作為納晴高速控制性工程之一,烏蒙山大橋主橋跨徑270米,右幅橋全長511.5米,左幅橋全長491.5米。大橋共有62個拱肋節段,最重節段達282噸,預製T梁273片、最重124.76噸。這麼長的大橋工程,卻看不見塔架,一條纜索橫跨在大橋上空,將拱肋節段和T梁輕鬆“拿捏”,創造了貴州第一。
“我們T梁架設所採用的大噸位無塔架可橫移式纜索吊裝系統,是我們建設團隊創新研發的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施工技術。該纜吊系統跨徑742米,不設吊塔,纜索直接錨固在兩岸主錨碇滑塊上,吊裝範圍可以覆蓋整個橋區,設計吊重為300噸,為貴州省內第一噸位。”納晴高速T12合同段項目工程技術科負責人馬廷陽自豪地介紹起建設團隊的“秘密武器”。
纜索橫跨在大橋上空
烏蒙山特大橋項目自立項以來,施工團隊榮獲各類科技成果累計30余項,其中榮獲國家發明專利19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榮獲貴州省創新品質QC獎3項、榮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學會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目前,大橋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6月可達到通車條件。(文/圖 謝俊 令狐榮駿 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