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陜橋街道天龍村的華曦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一排排雞籠排列整齊,全自動喂料系統正在緩緩推進,進行精準投喂,籠中的蛋雞們振翅啄食,而籠下的傳送帶將帶著余溫的粉殼蛋送往分揀車間,早已等候著的工人們將雞蛋分揀裝箱,打包搬運......
因地制宜的山地養殖
“養殖場現存欄有海藍灰、大五金鳳兩種蛋雞共30萬羽,日産蛋量18萬枚左右,蛋雞的品種優良,加上採用無公害化養殖,所産雞蛋品質上佳,深受消費者喜愛,主要銷往貴陽和廣州。”正在育苗舍內查看蛋雞長勢的華曦養殖場生産負責人宋海松説。
蛋雞養殖基地
陜橋街道天龍村,生態環境好,氣候適宜,交通便利。2014年,陜橋街道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引進華曦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發展蛋雞養殖,將昔日的荒山坡變成帶動群眾致富的“孵化場”。
蛋雞養殖基地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拓寬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增收渠道。在養殖場分揀車間,務工群眾楊滿芬正戴著手套分揀雞蛋,每天經手數萬枚鮮蛋,她説:“從前在沿海城市打零工,又累又奔波還顧不上家,去年開始來這裡上班,騎車10分鐘就能給家裏的老人送飯,每月工資3200元,工作輕鬆又方便。”
在陜橋街道,像楊滿芬這樣“離土不離鄉”的務工群眾有230多人,分佈在陜橋街道轄區30余家養殖場的質檢、包裝、運輸等崗位,月均增收4000元左右。
閉環聯動的産業鏈條
“我們還配套建設了生物有機化肥處理廠,通過利用養殖業産出的糞便原料,加工而成的生物肥,氮磷鉀含量比普通化肥高15%,還能改良板結土壤,曾經令人頭疼的污染源現在可是農戶們春耕播種的搶手貨。”陜橋街道武裝部長、辦事處副主任虎杏説。
目前,除華曦養殖場外,陜橋街道還有各類養殖場30余家,年産值達6500余萬元,配套建設有生物有機肥處理廠1個,年處理畜禽糞便5萬噸以上。
近年來,圍繞鄉村振興,聚焦産業提質增效,陜橋街道著力打造上鏈食品加工、下接生物有機肥處理的特色山地養殖業,讓産業鏈條在綠水青山間自然生長。(文/圖 彭凱 祖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