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貴州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這一優勢,增強文化自信、化風育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對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對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紅色舊址,要加強系統性保護。要堅持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文明新風。要深化文旅體融合,豐富旅遊業態,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這為黔東南州深入推動文旅體融合發展指明瞭方向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麗章接受採訪時表示,州文體廣電旅遊局將深入學習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守護民族文化根脈、傳承保護髮展民族文化為主線,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發揮好我州的比較優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文旅+體育、文旅+非遺、文旅+生態、文旅+節慶等系列的文旅品牌,形成了我州特有的文旅體融合發展的一種創新性發展模式,還涌現出了“村歌”“村T”等文旅新IP。我們在貴州奮力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生動實踐地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進程中,將持續提升黔東南文旅品牌的影響力,貢獻黔東南文旅品牌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將在思想上再深化,進一步提高認識,深刻認識我們黔東南在文旅發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瓶頸和挑戰。去年我們的旅遊綜合收入實現了976億元,但是在與高品質發展的標準來看,我們還有一些差距,下一步我們將突破“文化沉睡”的困境,讓我們的文化真正地“活”起來,産業真正地“強”起來。我們黔東南不缺文化瑰寶,缺的是讓瑰寶“活起來”的創新能力,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斷地創新發展。我們黔東南的苗繡、侗族大歌、銀飾、蠟染等非遺技藝,它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在當前仍然處於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瓶頸還需要我們去突破,需要科技賦能,需要我們傳承保護,一系列的舉措才能有效地推動我們文旅産業的發展。
我們要解決人才方面的瓶頸問題,讓我們的技藝“精”起來、群眾富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促進百姓增收致富,要找到一個便於群眾參與的特色産業發展渠道和方式,並且完善好利益聯結的機制,幫助群眾實現公平分享産業帶來的紅利。所以我們在産業發展上要進一步尋找到適合我們比較優勢,適合我們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徑,讓群眾實現“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的轉化。
我們要繼續推進景區聯動改革,將在西江、鎮遠、肇興的規劃上,提格為世界級旅遊景區來進行規劃,一體推進,實現我州所有景區的差異化發展和聯動性發展。同時政府與市場兩條主線雙向發力,實現景區聯動實質性改革、創新性突破,為全省景區聯動改革提供黔東南樣板經驗。我們將用文旅的成果、改革的成果、老百姓認可的成果來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書燕 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