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讓“民生溫暖”充盈在生活的細微處
來源:天眼新聞  |  2025-04-14 09:45:22

  “感謝政府為我們購買‘防貧保’,我們沒有花錢就多享受了一份保障,治病報銷比例還不低,真是雪中送炭。”回憶起去年兒子陳光滿生病做手術後,因為“防貧保”,醫保外自費的17623元成功報銷10586元,黔東南州天柱縣渡馬鎮新民村脫貧戶楊金銀言語間滿是感激。

  因病、因學、因災……防返貧是一個動態化過程。2024年底,我省將137.8萬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和44.4萬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低保或特困範圍,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我省積極推進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實現對15部門24類數據的常態化共享比對。平臺建成以來,經核查主動將2.6萬預警人員納入低保等兜底保障範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對農村低收入人口要建立統一監測、分類幫扶機制,把民生底線兜牢。殷殷囑託為貴州辦好民生實事、增進民生福祉指明瞭方向。

  貴州將持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兜牢民生底線,讓“民生溫暖”充盈在群眾生活的細微處。

貴州:讓“民生溫暖”充盈在生活的細微處_fororder_1

  黔西南州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將“品牌、技術、科研、管理”平移到黔西南州中醫醫院,圖為風濕免疫科派駐專家安陽(右一)坐診。胡家林 攝

  完善體系 兜住民生底線

  今年年初,在銅仁市萬山區茶店街道辦服務大廳,村民楊仙桃給自己的社保卡辦理了“升級”,“養老保險金、佔地補貼……以前都得拿存摺去銀行一個一個打出來才知道。如今這些補貼都打到社保卡上,手機上隨時能查,而且去銀行取各種補貼金都用同一張社保卡,方便!”

  楊仙桃點讚的,是銅仁市推行的社保卡多領域多場景“一卡通用”功能,社保待遇領取、醫保就醫購藥、財政補貼發放、交通出行、政務辦事等涉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張社保卡都能解決。社保卡實現一卡通用,反映出當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喜人成效。

  ‌完善社保體系建設是兜牢民生底線的重要舉措,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四五”以來,貴州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完善廣覆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保險體系,截至2024年,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17.29萬人、1939.41萬人,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55.81萬人、637.68萬人,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

  通過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我省連續實施低保提標;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隨城市低保標準提高而提高,目前全省平均標準較2018年增長27.4%。創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困難移民一次性臨時救助,共向154.6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3.1億元。

  通過提升社會福利保障能力,全省社區社會組織數量從2021年的6000余個發展到現在的12.74萬個;支持16家兒童福利機構實施優化提質工程;連續5次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

貴州:讓“民生溫暖”充盈在生活的細微處_fororder_2

開陽縣東湖社區老人在社區老寶貝樂園就餐 貴州省慈善總會提供

  促進就業 穩住增收底線

  3月22日,省總工會2025年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線下專場招聘活動在貴陽舉行。新就業形態、新能源、現代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的50家企業,提供包括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家政服務員、各類技能操作員、安保員等多種類型的崗位2096個。

  據統計,此次招聘活動共收到簡歷634份,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55人。其中,40歲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鄭先生找到了自己較心儀的崗位,“我今天在這裡找到一份快遞員的工作,薪資待遇還不錯,今年就不用去廣州打工了。”

  就業是民生之本。通過擴大就業容量,提高就業品質,推動實現勞動者工作穩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職業安全等,能夠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六六就業穩崗計劃”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出6個方面22條措施,確保全省就業大局穩定。

  為實現省外務工穩定在600萬人左右、省內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的目標,2025年元旦春節以來,全省各級人社等多個部門集中開展“千企萬崗”募集、“春風送崗”招聘、“點對點”集中輸出、“春風助企”用工保障、“今冬明春”技能提升5大行動,加強就業公共服務,全力做好就業穩崗工作。

  “兩節”以來,全省設置返鄉返崗服務點2174個,開展勞務協作對接289次,組織開展各類招聘會1839場,2萬餘戶企業提供省內外崗位160余萬個。

貴州:讓“民生溫暖”充盈在生活的細微處_fororder_3

省總工會專場招聘活動現場為求職者提供就業指導服務 貴州省總工會供圖

  病有良醫 守住健康底線

  “感謝醫生!我的腰現在好多了。”近日,在貴州第二批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項目、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黑石頭鎮衛生院疼痛科治療室裏,黑石村村民馬茨花對做復查的醫生表示感謝。

  幾年來,她的腰疼一直都是跑到50多公里外的縣城去治療,近期聽説黑石頭鎮衛生院也能治療,便抱著試試的心態,馬茨花做了幾次診療,“效果挺好的,也很方便。”馬茨花説。

  為破解偏遠群眾看病難題,貴州在全國率先建設縣域醫療次中心,選擇一批距離縣城遠、覆蓋人口多、自身基礎好的鄉鎮衛生院,打造成為具備二級醫院服務水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成150個縣域醫療次中心。

  步入新時代,群眾愈發珍視生命品質與健康水準,對政府保障民眾健康、供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保健服務的期望愈發殷切。

  為推動“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轉變,兜住、兜準、兜牢群眾健康底線,我省正健全完善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龍頭醫院為引領、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市級醫院為重點、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為載體、以縣域醫療次中心為樞紐、以健康鄉村為抓手的五級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

  “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這是我省未來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行動目標,更是持續擦亮人民群眾“健康底色”的溫暖藍圖。(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亮亮)

貴州:讓“民生溫暖”充盈在生活的細微處_fororder_4

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中心衛生院醫生在病房查房  楊承濤 攝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