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技力量講述長征故事,讓歷史變得更加可觀可感。”4月9日,遵義會議陳列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看到四渡赤水等數字化體驗場景,陜西遊客栗珉感慨地説。
為提升遵義會議陳列館展示水準,2024年以來,遵義會議紀念館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對基本陳列展進行數字化升級,極大提升了紀念館的展覽吸引力、互動性和體驗性。
遊客在遵義會議會址景區參觀。盧忠南 攝
走進陳列館,90年前紅軍長征的一幕幕場景在眼前再現——
序廳內,3D投影技術讓遵義會議會址、四渡赤水等靜態主題浮雕“活”起來。
突破烏江展區將“投影+聲光電+三維動畫”相結合,營造出槍林彈雨的戰爭環境,水流聲與吶喊聲此起彼伏。
在四渡赤水展區,靜態渡口在水紋特效裝置加持下尤為逼真,三維動畫將場景進行還原展示,動靜結合中“真實”可見。
…………
“數字投影串聯起路線,讓長征脈絡更加清晰。”走進二樓展廳,看著重要戰役節點隨燈光流轉依次點亮,中央紅軍戰略轉移軌跡被清晰勾勒,觀眾張莉表示,沙盤和數字投影的組合展示讓觀眾更容易理解中央紅軍的長征路線,“紅軍長征在貴州的重大戰役、戰鬥都亮起來動起來了”。
近年來,遵義會議紀念館通過實施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運用精細化數據採集技術,對館藏文物開展原始數字化信息採集,通過三維建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加工形成文物三維模型及其他可視化數字資源。
在革命文物資源數據採集及模型製作的基礎上,通過AR(增強現實)、互動大屏、多點觸控技術,將160件文物化身為可觸摸的歷史現場。觀眾可通過移動設備,對展臺附近的二維碼、圖片或文物本體進行拍攝識別“喚醒”文物,也可利用觸摸屏互動展示系統,點擊、觸摸、划動文物模型,360度觀看文物細節和故事。此外,該館特別開發的拼圖和答題遊戲,將長征、遵義會議相關內容融入其中,讓觀眾在解謎挑戰中完成對偉大轉折的認知建構。
“數字賦能講好長征故事,講好遵義會議故事。”在遵義會議紀念館機關黨委副書記黃超看來,這不是冰冷的科技秀,而是有呼吸、有溫度的記憶傳承。展陳方式從靜態被動向主動交互轉變,觀眾的互動感、體驗感得到提升,讓觀眾通過文物數字化“觸摸”文物、“對話”歷史,了解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歷史,感悟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