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貴陽市生態環境局與貴州省地質博物館聯合在省地質博物館新展區“山水新顏”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
“山水新顏”展區致力展現貴州省的地貌氣候特徵,集中了貴州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詳細介紹了貴州地質地貌的演變特性,詮釋了為什麼貴州存在豐富的景觀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些紛繁的因素讓貴州維繫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也是因為這豐富的資源為人類生産創作提供了支撐。
市民參觀展覽 攝影 陸丹
貴陽市生態環境局于2021年啟動了為期3年全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評價工作,截至目前,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價共記錄物種7691種,包括動物1828種、植物4080種和微生物1437種,其中洞穴生物221種、重要保護物種47種。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大型真菌發現中國新記錄1種、貴州新記錄177種,地衣更是刷新6項中國新記錄和29項省級紀錄。此次調查不僅摸清了生物“家底”,更發現蜘蛛、獸類等類群的299項貴陽新記錄,為制定精准保護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這些數據將助力貴陽鞏固“自然城市”國際榮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更高水準。
市民參觀展覽 攝影 陸丹
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旨在倡導廣大市民朋友投入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當中。本次調查將系統記錄本地區動植物種類、數量及分佈特徵,建立生物資源數據庫,為制定科學保護政策提供依據。我們呼籲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來,讓我們攜手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為子孫後代守護寶貴的生態財富。(文 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