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山間的風順著溪流帶來了自然的清涼,晨霧繚繞的青山、澄澈如鏡的溪流、白墻灰瓦的農家小院、潔凈如洗的瀝青村道,生機盎然的蔬菜基地……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山中有田、田中有院,融山水田園為一體,一幅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的新農村美麗圖景呈現在眼前,迷人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
在花茂村陶藝館內,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母先才忙了起來。他開始接待第一批20多名來陶藝館體驗的遊客,先是示範土陶製作,再一一指導,客人們邊學邊幹不亦樂乎。
十年前,這裡的土陶還是“粗笨的罈罈罐罐”,如今卻成了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精美手工藝品。“從前燒酸菜罈、現在燒工藝品,沒想到老手藝還能派上新用場。”談起前後變化,母先才滿臉笑容。
花茂村一角 攝影 楊藝敏
花茂村,這個曾經名為“荒茅田”的小村落,如今已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鄉愁地”。近年來,花茂村依託茍壩會議會址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挖掘鄉愁、農耕、土陶、古法造紙等文化資源,開發建設匠心園一條街、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引進培育文化企業4家,吸納文化創意特色産品店舖28家;發揮鄉村作坊創造功能,開發花茂酒、陶藝、紙漿壓花畫等文創産品;開發花茂盬子雞、稻花魚、酸湯豆腐等一批具有鄉愁味道的特色菜肴。
學生們陶藝館內學習製作土陶 攝影 張詩琪
“圍繞‘文化+旅遊+研學’的模式,花茂村聚焦鄉愁文化、文旅産業發展。2015年至2024年,花茂村累計接待遊客859.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36.92億元。”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俊説。
“不但要保持鄉愁的傳承,更要把花茂村農旅文融合發展,讓我們花茂村村民腰包更鼓、笑容更加燦爛。”花茂村黨支部書記彭龍芬説。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行走花茂,瀝青馬路穿村而過、餐館民宿客如雲集、特色産業欣欣向榮,每一處都瀰漫著幸福的煙火氣。2015年至2024年,花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607元躍升至27454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由26萬元壯大至1402萬元。
花茂村一角 攝影 楊藝敏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如今,“荒茅田”成長為“找得到鄉愁”的花茂村,一棟棟白墻青瓦的黔北民居在車道旁次第舒展,鄉村公路上車流絡繹不絕,花茂村也先後榮獲“中國紅色旅遊最美紅村”、“中國美麗休閒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稱號。(文 楊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