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記,我的交通補貼到賬了,太感謝您了!”這幾天國家稅務總局織金縣稅務局派駐織金縣三塘鎮少仲村的“第一書記”徐偉的電話非常忙碌。
電話那頭,少仲村村民李少背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激動,向剛剛放下行李、正準備交接工作的徐偉報喜。
2023年5月,帶著“為鄉親辦實事”的初心,徐偉主動請纓奔赴鄉村振興一線。走訪中他發現,這個少數民族村寨的青壯年仍需遠赴省外務工,許多惠民政策鄉親們既不了解也難以享受。“如何真正幫到這些在外打拼的‘頂梁柱’,鞏固脫貧成果?”在瞄準省外務工勞動力一次性交通補貼的政策後,徐偉和村幹部們成了鎮社保中心的“常客”,往返在山路上核對名單、整理材料、跟蹤進度,有時為了確認一個外出村民的信息,到了淩晨還在等遠在外地的村民反饋。兩年的堅持,13.5萬元補貼精準滴灌到270人次手中,覆蓋率達95.8%,實實在在地減輕了村民負擔。
“駐村就是要幹實事,鄉村振興不僅是讓大家能夠留在村裏,更要讓大家願意留在村裏。”徐偉説。
針對少仲村缺乏本地産業、勞動力外流的痛點,他積極奔走,全力為村民爭取各類産業發展獎補資金。在村民楊成張的地頭,綠油油的馬鈴薯苗長勢喜人。“以前不敢擴大種植規模,心裏沒底啊!”楊成張擦著汗,臉上卻滿是幹勁,“現在有了徐書記幫忙爭取的資金,我們心裏踏實多了,更有信心幹了!”楊成張説。
2024年,徐偉成功為222戶次村民爭取到馬鈴薯種植獎補21.7萬元、肉牛養殖獎補32.6萬元、生豬養殖獎補6.85萬元,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點燃了鄉親們發展生産的熱情。
駐村幹部兩年來,徐偉的腳步踏遍了少仲村的角角落落。村民高文明奶奶家漏雨的屋頂、留守兒童轉學遇到的手續麻煩、鄰裡間因土地産生的糾紛……樁樁件件,都記在他的隨身民情檔案筆記本裏,最終又被一一劃去,化作130余件就學、就醫、就業難題的解決和20起矛盾糾紛的順利調解結果,通過細緻的民情檔案建立和融入當地方言與習俗,贏得村民的信任和認可。
“徐書記就像我們的‘自家人’,有困難找他準沒錯!”84歲的王少學奶奶説起徐偉,臉上笑開了花。
“為群眾做實事,這不是個單方面付出的事情,實現村民的期盼、解決實際的問題不僅能給自己帶來成就感,更處處收穫感動。”看著不久前少仲村村委會集體送給自己的錦旗,徐偉珍重地説。這一面寫著“駐村幫扶勇擔當,恪盡職守解民憂”的錦旗,是在他離任三塘鎮少仲村原“第一書記”之際,村民們對他傾情奉獻的最高褒獎。(文 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