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青山環繞,木樓相連,鼓樓矗立,遊客行走其間,感受古寨的寧靜與生機。
肇興侗寨始建於北宋雍熙三年(西元986年),歷經千年風雨洗禮,依然散發著古樸而迷人的氣息。寨中,巍峨的鼓樓高聳入雲,似在訴説著歲月的故事;風雨橋橫跨溪流,宛如一道道彩虹,連接著過去與現在;幹欄式吊腳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灰瓦屋檐在山水的映襯下,勾勒出侗家人與山水和諧共生的智慧畫卷。
肇興侗寨景色 供圖 黎平縣文廣局
為了讓侗族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黎平縣精心挖掘侗族文化的精髓,以“村歌嘹亮”“月也”“穀雨節”等獨具特色的節慶活動為載體,讓侗族大歌、侗年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以鮮活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黎平縣肇興侗寨萬人合唱侗族大歌現場 攝影 楊展淩
近年來,黎平縣圍繞“以保護促利用,以利用促發展”的思路,在保持村寨歷史原貌和傳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時,組建侗族大歌隊和侗戲班,將穀雨節、蘆笙節、侗年節等民族節日打造成旅遊品牌,大力培育傳統手工藝企業,發展酒店、民宿、餐飲飯店433家,帶動村民就業創業2000余人,讓村民們都吃上“旅遊飯”,使古老的侗寨在保護與傳承中得以持續煥發生機。
手工藝店主開設的文創店舖 攝影 楊藝敏
陸勇妹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肇興人,同時也是藍靛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陸勇妹把藍靛染這一純粹的加工方式結合旅遊業,開發了一些旅遊産品。2014年,面對傳統工藝逐漸式微的困境,她毅然返鄉,成立了黎平侗品源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從最初的7人已發展為228人,遍佈黎平縣。
陸勇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讓藍靛染技藝與旅遊業相結合,還成立了合作社,帶動了不少人參與其中,為侗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她的行動讓大家看到了家鄉發展的新可能,也讓更多人意識到,在家鄉同樣能有一番作為。
肇興侗寨在侗年開展的盛裝巡遊 攝影 王厚林
如今,肇興侗寨的名氣大增,肇興侗寨的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家鄉的價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下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村民陸坤松去年回鄉售賣楊梅汁和特色産品,年純收入達7萬元至8萬元,今年他還計劃開設客棧。
“肇興侗寨前途一片光明,我現在既能在家鄉賺錢,又能消費,還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很幸福。”陸坤松説。
遊客在肇興侗寨旅拍 攝影 楊藝敏
2024年,肇興侗寨累計接待遊客102.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高達10.2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16萬元,成績斐然。今年“五一”期間,肇興景區接待遊客66250人次,同比增長37.50%。
每當夜幕降臨,肇興侗寨的鼓樓前總會回想起歡快的歌聲,村民和遊客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如今的肇興侗寨,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煥發出勃勃生機與獨特魅力,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將現代元素巧妙融入傳統之中,讓侗寨既保留了歷史的韻味,又充滿了現代的活力。(文 楊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