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承載著民族文化記憶的水城農民畫,正從鄉土走向世界。在政府扶持、高校賦能與青年創新的合力推動下,這一民間藝術煥發出蓬勃生機。
在貴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村字頭”品牌建設的背景下,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烏蒙狂潮”團隊積極探索水城農民畫的産業化路徑。他們以文創開發激活市場、科技手段賦能傳統、美育推廣擴大影響,為這門民族藝術的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團隊開展調研走訪 供圖 水城區委宣傳部
2024年7月,受水城區委宣傳部委託,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團隊啟動“水城農民畫産業化研究”項目,通過6個月的深度調研,走訪創作者、企業及文旅部門,收集500余份有效問卷,梳理出産業發展的關鍵瓶頸:傳承難、變現難、出圈難。
為破解困境,團隊集結藝術設計、文化創意、計算機技術等專業人才,成立文化傳媒公司,從多個維度推進農民畫産業化。一方面,建立少數民族紋樣數據庫,解碼民族藝術基因,並創作《寨中篝火暖》等新作品,部分入選中國鄉土繪畫展;另一方面,開發獎牌、冰箱貼等實用文創衍生品,推動農民畫融入現代生活。此外,團隊還計劃打造AI資源庫和“雲上萬畫”NFT平臺,利用科技手段降低創作門檻,保障創作者權益。
在推廣方面,團隊聯合政府單位策劃“美育浸潤·筆繪涼都·畫説匠心”系列活動,通過展覽、培訓、體驗等形式擴大農民畫影響力。活動獲多家媒體報道,社會關注度顯著提升。水城農民畫協會還授牌團隊為“會員單位”,為青年參與非遺傳承搭建平臺。
團隊負責人胡曼溪説,未來將繼續探索農民畫與科技、市場的深度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文化傳承,讓這一民族藝術形成“星火燎原”之勢。(文 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