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來源:天眼新聞  |  2025-07-04 09:18:29

  在貴州,每一張瀕危物種的影像都是生態賬本上的鮮活注腳。從喀斯特岩壁上黑葉猴家族的新成員,到草海成為黑頸鶴越冬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從珙桐花開時的“千鴿齊舞”,到村民手機裏黑熊覓食的模糊剪影——這些定格的瞬間,拼湊出生態密碼的完整圖譜。在貴州這片土地上,類似的影像不斷涌現。它們不僅僅是美麗的風景照,更是貴州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有力證明,每一張都藏著解開貴州生態密碼的鑰匙。

  如今,貴州有自然保護地237處,總面積達177.05萬公頃,各類自然保護地的保護範圍涵蓋了貴州重要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90%以上的自然生態系統和85%以上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就地有效保護。

  黑葉猴在喀斯特岩壁間的歡快跳躍,金絲猴在梵凈山密林中的自在穿梭,黑頸鶴在草海濕地邊的優雅駐足,這一幕幕瀕危物種回歸的景象,是貴州生態保護成果最生動的體現。它們用生命的力量,解讀著貴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密碼,也預示著在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正在徐徐展開。(來源 貴州圖片庫)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黔金絲猴研究中心)拍攝的黔金絲猴。葉順強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小朋友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黔金絲猴研究中心參加自然教育活動。李鶴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在梵凈山腹地的紫薇鎮豆湊林村,梵凈山管理局紫薇管理總站工作人員在黔金絲猴建成之際,圍繞黔金絲猴的棲息規律、習性和如何更好地保護黔金絲猴等向村民進行宣傳。王東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黔金絲猴研究中心拍攝的黔金絲猴“曉曉”一家。李鶴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黔金絲猴研究中心拍攝的黔金絲猴。李鶴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學生在梵凈山黔金絲猴研究中心觀看黔金絲猴。李鶴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學生們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覽館參觀研學。李鶴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黑頸鶴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舞。羅大富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威寧縣草海黑頸鶴。曹經建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黑頸鶴。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純亮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威寧自治縣草海拍攝的黑頸鶴。韓賢普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威寧自治縣草海拍攝的黑頸鶴。韓賢普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黑頸鶴在威寧自治縣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王近松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威寧自治縣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鄭家營覓食地,拍到的黑頸鶴。沈光勇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沿河自治縣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隻萌態十足的猴寶寶依偎在猴媽媽懷抱裏。瞿明斌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在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涼橋管理站拍攝的黑葉猴及幼崽。田東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在沿河自治縣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河壩管理站,黑葉猴飽食樹芽後嬉戲打鬧,樂享春天的恩賜。田茂昌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沿河自治縣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葉猴帶著小寶寶覓食。田茂昌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珙桐又稱“中國鴿子樹”,是植物界著名的“活化石”。開花時,花朵潔白,似鴿子展翅欲飛,美麗飄然。李鶴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在納雍縣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盛開的珙桐花。羅大富 攝

貴州的生態密碼,藏在一張張照片背後|瀕危物種的回歸

石阡縣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珙桐花。吳劍 攝

編輯:趙瀅溪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