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消息(記者 周嫻 實習生 楊藝敏):7月4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國際氣候與環境治理青年論壇”在貴陽市舉行。來自全球的150余名青年代表、專家學者齊聚貴陽,以“踐行綠色行動,共築美麗未來”為主題,圍繞氣候與環境治理關鍵議題展開深度對話,為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注入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會議現場 攝影 楊藝敏
在致辭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從學術視角強調青年參與的重要性:“氣候治理需要跨代際協作,青年的創新思維與行動力,將為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關鍵支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代表夏澤翰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持續搭建國際平臺,助力青年成為氣候治理的參與者與實踐者。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外專家從不同角度呈現全球氣候和環境治理的多元圖景。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系統梳理了中國氣候治理的進程,詳解“雙碳”目標下的政策體系與實踐路徑,他特別提到:“中國的綠色發展經驗表明,青年創新是低碳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青年對話環節 攝影 楊藝敏
南非氣候與地球系統科學協同研究聯盟主任內維爾・斯維德則直指全球氣候治理面臨的根本性挑戰,建議從知識傳遞、治理層級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劍橋大學Cambridge Zero策略主任史蒂夫·戴維森認為,當前全球氣候行動關鍵在於將教育置於氣候治理的重要地位。
全國青聯委員、貴州鴻巨熱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石永認為將建築轉化為“生態節點”,是實現“雙碳”目標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路徑。韓國學者李藝賢認為青年是氣候治理的中堅力量,應倡導氣候賦權行動 (ACE),實現氣候行動轉型。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王朋嶺認為應以科學數據為基石,協同青年創新力量完善適應體系。
會議期間,貴州蠟染、刺繡等非遺産品的展示讓與會青年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此外,在“閃電發言”環節,來自巴西的青年學者展示了亞馬遜雨林保護的“青年觀察員計劃”,中國大學生團隊則介紹了用人工智能優化城市垃圾分類的創新項目。
與會青年體驗非遺 供圖 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新聞中心
在青年對話環節,各界人士聚焦氣候與環境治理相關議題,就如何培養青年的“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視野和素養、“推動綠色創新——青年力量與為青年賦能”、青年團隊如何參與生態保護等展開討論並提出務實解決方案。
本次論壇成果豐碩,2025年度“氣候變化協同”全球行動在會上拉開帷幕,計劃開展多項跨國青年氣候行動項目,並啟動Climate x實踐基地落戶貴州,推動綠色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此外,國家氣候中心還在現場發佈了《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5)》,用最新數據揭示氣候變化趨勢,為青年行動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