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買點農家菜要跑很遠的地方,現在下樓遛個彎就可以買到。”“這是我自己種的蔬菜,絕對新鮮無污染。”“這個趕集日太好了,我們可以買到新鮮的農産品。”······
近日,走進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都拉營街道悠山悅景社區5號路段,120個攤位早已支起整齊的雨棚,新鮮的本地蔬菜、熱氣騰騰的牛肉湯鍋、精巧實用的日用百貨……居民們挎著菜籃、推著小車穿梭其中,笑語聲與詢價聲交織成動人的樂曲,一個以傳統“趕集”形式承載現代民生溫度的鮮活畫卷正在這裡呈現。
方寸之地解“急難愁盼”,小集市托起大便利。曾幾何時,悠山悅景小區居民為不能買到優質蔬菜犯愁,業主群裏一句“要是在家門口能買到農家菜就好了”被記錄在物業工作人員小陶的筆記本上。群眾的呼聲就是行動的指令,小區物業立即聯繫街道辦事處,對接周邊農戶,規劃攤位動線,通過整合盤活閒置資源,啟動便民集市建設,僅僅10天便搭建起便民集市,解開居民“買菜難”的民生“疙瘩”,讓農家菜在家門口觸手可及。
惠市“趕”出治理新路,小支點撬動大民生。“小集市背後是大民生邏輯。”我們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清單為導向,將‘政府配菜’轉化為‘百姓點單’,讓集市成為政策落地的轉換器。”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悠山悅景便民市集不僅為周邊農戶農産品交易提供了規範場地,更成為黨委、政府傾聽百姓心聲、檢驗工作成效的前沿“考場”。從解民憂的便民市場到促發展的治理路徑,它的成長軌跡是都拉營街道以創新思維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動寫照,讓煙火氣裏的心聲化作辦實事的方向,為基層治理與民生服務融合發展提供了創新範例。
煙火氣裏融通鄰裡情,小場景激活社區魂。“集市更深層價值在於重構熟人社區,將集市打造成社區治理新載體,讓集市成為‘民情收集臺,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共建者’,開市以來,我們已經協調解決佔道經營、噪音擾民等問題10余件。”華潤置地貴陽項目公司總經理廖志恒表示。同時,都拉營街道黨工委還以黨建為紐帶,推動更多資源和服務下沉,聚焦就業、醫療、養老等精準需求,把黨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實效,讓共建共治共享的暖流,在社區的煙火氣裏流淌。
趕集聲聲,煙火嫋嫋。悠山悅景小區的方寸集市,丈量著民生需求的溫度,更鋪展著基層善治的答卷。居民手提的不只是菜籃子更是獲得感,攤主收穫的不只是利潤更是幸福感,升騰的市井煙火,正悄然熔鑄成“人民城市”最堅實的幸福基座——在這裡,每一筆微小交易都在為美好生活加碼,每一次鄰裡笑談都在為小區未來蓄能。(白雲區融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