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鐵成都局成鐵工程總承包公司承建的貴陽市“汪家大井”水源應急替代工程涉鐵工程順利通過驗收,標誌著這一重點民生工程在涉鐵節點施工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為貴陽城市供水體系增添一條“看不見的地下動脈”。
該項目作為貴州省“十四五”期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總投資16.76億元,包含凈水廠、水泵房、輸水隧洞及20.26公里輸水管線等核心工程。建成後,預計將覆蓋貴陽市南明區、雲岩區、烏當區及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共計約84萬人口的日常供水。涉鐵段工程需下穿貴陽南聯絡線、川黔線上行線、滬昆鐵路、貴陽貨聯線等多條既有鐵路,施工難度大、工藝標準高、安全風險高。
面對結構密集、運營干擾頻繁的複雜環境,該公司科學統籌、精準施策,制定了以“分區作業、交叉推進、封閉施工”為核心的建設方案,先後完成開挖隧洞、水管頂進等多項關鍵工序,高品質實現涉鐵節點全線貫通。特別是在頂管段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在施工現場兩端設置出發井與接收井,採用非開挖頂管方式橫穿鐵路障礙,有效規避對鐵路運營的干擾,確保了施工安全與工程進度“雙達標”。
歷經千余個日夜奮戰,這條深埋地下的“城市水脈”最終貫通,展現了施工單位在涉鐵複雜工況下的專業實力和技術水準。
工程取水水源為花溪水庫,通水後將逐步替代東郊水廠在汪家大井的原有取水職能,實現每日10萬立方米生態水回補,顯著提升區域河道生態流量,為貴陽構建綠色、可持續的水資源循環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水資源空間佈局的優化將有助於拓展城市發展邊界,為産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空間重構釋放寶貴用地資源,推動南明、雲岩、烏當及雙龍片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下一步,國鐵成都局成鐵工程總承包公司將繼續聚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涉鐵節點任務,圍繞安全、品質、環保、效率等核心指標,持續提升工程管理水準,積極服務地方城市發展戰略,為地方重大民生工程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技術支撐和資源保障。(文 張貴忠 王波 黃瀟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