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豐收季,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邊陽鎮的上百畝有機太子參迎來全面采收,預計産量超6000公斤,産值約300萬元。
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有機中藥材種植基地一角
近日,在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有機中藥材種植基地,幾十名工人頭戴遮陽帽,手持挖參工具,趁著晴好天氣,抓緊采收有機太子參。採挖工具起起落落間,一株株根莖飽滿的有機太子參破土而出,工人們熟練地抖落泥土,將參裝入筐中,現場忙而有序。
“我們在這裡主要做挖溝、撒肥料的工作,一天有100塊錢的收入,這裡離家近,務工的同時還可以照看家庭。”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村民黎想碧説。
工人正在採挖有機太子參
邊陽鎮聯興村有機太子參種植基地是由羅甸縣引進的貴州省社淵本草生態健康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2024年以來,該公司在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發展有機中藥材種植160多畝,並始終堅守 “有機” 理念,致力於打造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鏈條有機綠色中藥材産品,無論是種植前期的土壤檢測,種植中的肥水管理,還是采收後的加工處理、包裝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嚴格做到零污染。每批采收回來的有機太子參也是用檢測合格後的水源進行清洗,然後再進行天然的晾曬,確保有機品質不打折。
“今年我們的有機檢測已經通過了,後續我們還會做浸出物多糖以及皂苷各方面的含量檢測,用數據支撐我們的産品品質。”貴州省社淵本草生態健康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任説。
産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今年種植前期,持續乾旱天氣加之基地配套設施尚未完善,曾讓太子參生長面臨 “缺水危機”。在得知情況後,聯興村 “村兩委” 第一時間向政府申報澆灌設備建設項目,保障太子參種植用水。
“我們‘村兩委’及時向政府申報了澆灌設備建設,目前管道鋪設已完成。太子參種植對水的要求比較高,我們也選好了取水點,同時加快高位水池的建設,既能保障群眾的安全飲水,又可以保障企業的種植用水。”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黨支部副書記馮仕敬説。
晾曬中的有機太子參
有機産品不是簡單的不打農藥,而是一套系統的工程。為保障太子參、麥冬等中藥材産出全程零污染、零化學投入,貴州省社淵本草生態健康發展有限公司用牛骨、蠶砂、有機生物菌等製成專用有機肥;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專家全程提供技術指導,並通過數字化手段,逐步建立有機中藥材全程溯源系統,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近年來,羅甸縣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大力推廣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讓企業紮根鄉村、帶動就業。“下一步,我們將新建一條有機肥生産線,來滿足我們基地的發展需求,不斷擴大基地種植規模。”談及未來發展,王任説。(文/圖 李例 彭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