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來源:天眼新聞  |  2025-08-29 09:05:59

  從“無中生有”到“風生水起”,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中國數谷”已成為貴州一張嶄新而耀眼的名片。回望來路,大數據從一個專業技術詞彙,逐步滲透進社會生産與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4年,貴州搶佔先機,率先實施大數據戰略,成立全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2015年,全球首個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國際博覽會在貴陽開幕,並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2016年,貴州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並頒布實施首部大數據地方性法規——《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2024年,貴州數字産業規模達2549.4億元,同比增長18.3%……就這樣,一個西南省份,逐漸成為眾多科技創新企業奔赴的熱土。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8月28日,貴州貴陽,2025數博會隆重開幕,現場人潮涌動。(劉楊/攝)

  為什麼是貴州?企業的選擇給出了答案。

  華為雲貴州:以貴州為中心,服務半徑兩萬公里

  8月28日,在2025數博會現場,華為連續舉辦5場專題活動,覆蓋可信數據空間、智慧汽車、AI應用商店等多個前沿領域,備受關注。

  自落戶貴州以來,華為不僅以實際投資為地方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成為貴州數字經濟與産業生態建設的“活力引擎”:

  2021年11月,華為貴安數據中心升級為華為雲全球業務總部,為貴州承接全球數字業務奠定基礎;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2025數博會現場,嘉賓正在了解華為雲的新動向

  2023年9月,貴州鯤鵬生態夥伴授牌儀式舉行,政府明確支持華為雲及鯤鵬産業生態發展,依託華為雲、鯤鵬、高斯數據庫等技術,持續賦能貴州數字經濟創新區建設;

  2024年4月,雙方再度深化合作,聚焦人工智能,共同培育數字經濟新質生産力,提煉可推廣的“貴州經驗”。

  “如果以貴州為中心劃一個一千公里的半徑,其服務可輻射重慶、廣西、廣東、雲南、四川等周邊省份。而將華為服務全球的數據中心設立於此,服務半徑將達到兩萬公里。”2016年,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説道。他指出,貴州涼爽的氣候、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能源資源和較低的電價,是發展大數據産業的顯著優勢。

  溫度,是數據中心選址的重要考量。一次簡單的網絡搜索,背後是數據中心大量耗能的運算與篩選,容易導致伺服器過熱甚至宕機。在年均氣溫僅16℃的貴州,大自然為伺服器安裝了一台“免費空調”,使這裡成為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貴州圖片庫供圖)

  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作為全球最大雲數據中心集群核心節點,落戶貴安新區。有人為華為算過一筆賬:貴州電價每度僅0.35元,相比東部地區,每年可節省電費十幾億元。與此同時,貴州在網絡延遲方面也表現出色:2023年建成全球首條400G算力通道,出省頻寬達5.11萬Gbps,構建了覆蓋全國的3/10/20ms時延保障圈,真正實現“東數西算”。

  截至2024年年底,貴州重點數據中心達48個,算力總規模56.89Eflops,其中智慧算力佔比、國産化率及區域集中度均超90%,成為全國智算資源最密集、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如今,華為與貴州已在工業智慧化、文旅融合、城市智慧體、智慧交通等領域共同構建“AI+行業”生態,一批示範性應用正從藍圖快步走向現實。

  可以説,華為選擇了貴州,貴州也沒有辜負華為。雙方在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實現了一場真正的“雙向奔赴”。

  滿幫集團:與大數據共生,推動智慧物流革新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連接生産與消費、內貿與外貿,是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環節,也是觀測經濟走勢的重要窗口。

  大數據不僅推動科技創新,更重塑了傳統行業。滿幫集團正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該企業深度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與雲計算,持續提升物流運營效率,推動平臺創新突破。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滿幫集團大樓。(受訪者供圖)

  2011年,中國物流行業仍處於“小、亂、散、差”的初級階段。信息不對稱、“黃牛”仲介氾濫、監管難以全覆蓋,是行業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貨車幫”和“運滿滿”先後成立,試圖用互聯網技術破解貨運難題。

  而當時的貴州,正醞釀大數據産業的宏大佈局。2013年,中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齊聚貴陽,共建國家級雲計算項目,貴州大數據産業由此起步。2014年貴安新區成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滿幫作為重點引進企業,成為其中關鍵一環。

  2017年,“運滿滿”與“貨車幫”結束競爭、戰略合併,滿幫集團正式誕生。

  “從最初的車貨匹配,到如今構建智慧物流生態,滿幫的發展折射出貴州大數據應用的持續深化。”滿幫集團政府事務部總監宋夢澤表示。如今,平臺每日産生數據量高達120TB,涵蓋車輛、司機、線路、貨物等多維信息。在滿幫大數據能力的支撐下,匹配時間從最初的3至5天縮短至幾分鐘,顯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司機收入。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滿幫集團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持續提升物流運營效率。(受訪者供圖)

  除基礎匹配外,滿幫還拓展了小額貸款、保險經紀、ETC加油、新車廣告等增值服務,從信息撮合平臺演進為綜合物流服務商。目前業務覆蓋超330座城市、超10萬條路線。

  作為貴州大數據的“金名片”,截至去年,滿幫已連續十年參展數博會。“最初展示經營模式,現在展示的是智慧物流大腦和L4自動駕駛重卡。數博會不僅為我們提供展示創新成果的窗口,更為我們搭建起産業合作與交流的高價值平臺。”宋夢澤説。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滿幫集團自主研發的智慧物流大腦。(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貴州積極推進“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出臺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方案。滿幫依託數據要素,在實體經濟、信用評價、物流指數、鄉村振興、應急物流等多元場景中釋放新動能,成為“數據要素×交通運輸”的典範。

  貴州翰凱斯: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新先鋒

  8月28日,數博會各展區之間,一輛輛無人駕駛小巴(RoboBus)流暢穿行,吸引眾多目光。這些由貴州翰凱斯智慧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無人接駁車,正為嘉賓提供智慧出行服務。

  作為貴州本土培育的科技企業,翰凱斯十餘年始終專注無人駕駛與智慧汽車研發,其無人駕駛小巴已交付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最新訂單來自瑞士蘇黎世,“貴州智造”正不斷拓展國際朋友圈。目前訂單已排至年底,市場需求持續旺盛。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2025數博會現場,“無人駕駛小巴”正在為嘉賓提供接駁服務

  回溯2013年,公司初創時以3D列印無人機眾籌起家,曾獲Kickstarter亞洲第一佳績。在面臨出海與本土發展的抉擇時,創始人兼CEO喻川注意到貴州正大力佈局大數據産業,貴陽高新區提供廠房補貼、稅收優惠,並與國際資源對接。最終他選擇紮根貴州,踏上大數據創業之路。

  2017年,貴州推出《大數據+産業深度融合行動計劃》,以智慧製造為重點推進産業升級。看準風向的喻川,逐步將業務從無人機轉向智慧汽車整車研發。

  重視自主研發讓翰凱斯走得更遠:其L4級自動駕駛演算法、分佈式驅動滑板底盤等核心技術,為産品創新奠定基礎。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開源自動駕駛通用底盤,支持用戶自定義模組化移動空間,應用場景極大拓展。基於該底盤,翰凱斯開發了RoboBus、RoboShop(無人零售車)、RoboSweep(無人清掃車)、RoboGo(自動駕駛配送車)等多元産品。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無人駕駛小巴已在貴州著名景區黃果樹瀑布投用。(受訪者供圖)

  以無人駕駛小巴為例,該車去除傳統車頭與駕駛艙,配備鐳射雷達、攝像頭等多類感測器,可360度感知路況,依託大數據與AI演算法實現智慧決策。

  “自動駕駛的核心離不開演算法、算力和數據,數據更是訓練模型的基石。”翰凱斯自動駕駛高級項目經理肖永國表示。目前無人駕駛小巴已適配城市道路、景區等多種環境,落地廣州白雲山、佛山西樵山、貴州黃果樹等景區,並用於解決地鐵站至學校的“最後幾公里”接駁。

  在數據採集、清洗、標注與訓練全鏈條中,翰凱斯已實現完整佈局。“貴州的大數據生態讓我們能本地對接雲計算、數據標注等合作資源,大幅加速産品迭代。”肖永國補充道。

  貴州翰凱斯影響力中心總監孫婷認為:“自動駕駛既需政策許可,也需市場包容。”2023年《貴陽貴安自動駕駛裝備示範運營管理辦法(試行)》出臺,為産品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為什麼大數據企業,都跑去貴州“乘涼”了?

在浙江省安吉縣余村,無人駕駛小巴用於景區接駁。(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貴州堅持算力、數據、應用與産業協同發展,深化數智賦能産業轉型、社會治理與生活服務。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雙向賦能的新階段,翰凱斯正積蓄力量,攀登高峰。

  從喀斯特山區到“中國數谷”,貴州以算力為基、政策為翼,執大數據之筆,在西南群山中繪就數字經濟的壯麗圖景。這裡的實踐印證:當政策遠見與科技革新相匯,當企業創新與地方潛力融合,便能持續激發數字時代的新動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蘺芊)

編輯:趙瀅溪
  •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