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西部協作的大背景下,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人民醫院依託廣東省中山市“組團式”醫療幫扶,實現了醫療服務能力的顯著提升,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梁雪玲來到水城區工作後,與本院醫護緊密協作,將“慢阻肺”等慢性病防治列為幫扶重點,引入先進診療理念,著力構建“篩查—干預—管理”一體化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基層。
“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知識和肺功能檢查,儘早篩查出慢阻肺患者,實施規範管理,減輕他們的病痛。”梁雪玲表示。
中山幫扶專家團為患兒會診 攝影 何梅
除了專科疾病防治,中山醫療團隊還積極推動多學科協作機制,顯著提升醫院綜合診療水準。各科專家發揮專業特長,在疑難病例會診和危重症搶救中高效聯動,為患者構建起更加穩固的健康防護網。
水城區人民醫院、廣東中山“組團式”幫扶醫院兒科、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明耀介紹:“我們堅持多學科會診模式,既避免診療偏差,也防止過度或不足治療。尤其在危重患兒搶救中,團隊協作極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診療品質。”
水城區人民醫院、廣東中山“組團式”幫扶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何陽勝補充道:“目前我們已規範開展冠心病診治,下一步將系統完善心衰治療流程。我們科室現已實現胸痛急救24小時待命,可隨時為患者進行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治療。”
幫扶專家何陽勝(左一)正在查房 攝影 何梅
在推進診療規範化的同時,中山專家積極開展“師帶徒”模式為科室注入新活力,通過床邊帶教、病例討論等多種形式,將診療規範與前沿技術傾囊相授,幫助本土醫務人員在病史採集、診療思路等方面實現系統性提升,為科室發展積蓄內生動力。
水城區人民醫院內一科住院醫師黃燕感慨地説:“在中山專家的帶教下,我們在病史採集、診療思路和新指南學習等方面進步顯著。”
醫護能力的提升,最終受益的是廣大患者。越來越多居民無需遠行,就能獲得更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診療水準提升的背後,也有硬體升級的強力支撐。中山市通過資金支持為醫院注入“硬實力”,這些真金白銀的投入正轉化為看得見的診療條件改善,成為提升醫療服務的堅實後盾。
患者排隊掛號 攝影 何梅
據水城區人民醫院東西部對口幫扶辦公室主任巫明琴介紹:“2022年以來,我院共收到東西部協作資金1300萬元,用於購置B超、胃腸鏡、核磁等大型醫療設備,這些設備的引進,極大提升了我院臨床診斷水準和綜合服務能力。”
如今的水城區人民醫院,在中山“組團式”幫扶下,技術、人才、設備實現全方位升級,從專科突破到多學科聯動,從技術引進到能力培養,正以全新姿態守護百姓健康,成為東西部協作醫療幫扶的生動實踐樣本。(文 何梅 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