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累計接待旅遊人數35.81萬人次,累計旅遊總花費 2.31億元。“貴州小三亞”文旅成功破圈,實現“旅遊流量”到“經濟留量”的變現,有效助力當地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為持續做好國慶中秋“雙節”引流工作,展示羅甸“貴州小三亞”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和大水面優勢,提升“一年四季 享趣羅甸”文化旅遊品牌,激發文旅消費潛力,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羅甸縣在“雙節”期間舉辦“2025貴州·黔南(羅甸)國慶中秋文旅系列活動”。

遊客參與稻田摸魚活動 攝影 史傳鴻
活動主要集中在羅甸縣明珠廣場、大小井省級風景名勝區、寓農山谷、紅水河景區、玉湖康養度假區、安邦華城夜市街等,包含路邊音樂會、摸魚比賽、國慶中秋專場音樂會、“好花月月紅 百姓大舞臺”民族歌舞展演、“心在黔南靠岸”黔南民族歌舞展演、湖城夜市山歌、篝火晚會、非遺文創和農特産品展示展銷活動等。
素有“東方洞穴博物館”之稱的羅甸縣大小井省級風景名勝區因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古樸的民族文化而聞名,成為眾多遊客來羅甸旅遊的首選。為提升遊客體驗,景區不斷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品質、豐富旅遊業態與體驗等舉措,著力為遊客打造更加舒適、便捷、豐富的遊覽環境。

遊客欣賞景區民俗文化表演 攝影 史傳鴻
“雙節”期間,大小井省級風景名勝區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乘竹筏泛遊賞景、玩槳板競渡戲水、蕩水上鞦韆納涼等業態體驗。景區還為遊客準備了稻田摸魚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遊客親身體驗農耕文化、暢享田園生活,為遊客帶來了歡樂和祥和的節日體驗。
“我們在遊客聚集的地方新增了安全員,停車位新增至1600個,同時投入了6輛大巴車,還有24輛擺渡車同步運營,為遊客提供一個安全便捷的出行。”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黨支部書記黃安介紹,為保障遊客安全出行,景區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通過加大運力、增加停車泊位、延伸遊覽線路,加大公安、交警、醫護人員、志願者一線引導及安全服務保障等措施,讓遊客安全、愉快地享受假期。
“這是我第一次來羅甸,白天帶家人一起去了大小井,那邊風景特別漂亮,晚上的民族歌舞活動,民族氣息特別濃厚,現場氛圍也特別好,人也很多。”重慶遊客李婭説,這次來羅甸遊玩不僅讓孩子身臨山水風光,體驗田園生活,更有意義的是還能夠通過歌舞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內涵。

遊客在景區乘坐竹筏 攝影 史傳鴻
更暖心的是,羅甸縣人民對於遠方客人的關懷。假日期間,羅甸縣高位推動,多方聯動,全方位密織旅遊安全保障網,確保遊客安全。始終把保障遊客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健全完善應急預案並加強演練,針對水域安全、特種設備等關鍵環節和重點區域,增派巡查力量,加密巡查頻次,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優化客流疏導與諮詢服務,著力提升旅遊接待服務的專業化、精細化、人性化水準,切實提升羅甸旅遊的美譽度和吸引力。
“我們採取‘空中巡查+水面巡邏’的方式,重點在臨水、臨崖路段增設應急救援人員,千方百計保障遊客的安全,為遊客提供優質的安全保障服務。”景區安全保障及應急救援組負責人陳強介紹,在節假日前,就安排工作人員對景區內步道、觀景臺、擺渡觀光車、竹筏等設施開展全方位隱患排查。

遊客在紅水河景區體驗滑翔傘 供圖 羅甸縣融媒體中心
假日期間,景區還聯合公安、消防、應急管理等部門組建了40余人的安保隊伍,分區域採用“流動巡邏+定點值守”模式開展巡邏防控,配備救生圈、救生桿等設備,做好安全提醒,維護現場秩序。
大小井省級風景名勝區安全保障網的密織和貼心服務模式,是羅甸縣全域保障旅遊安全的生動體現。羅甸立足“全域統籌、多點聯動”原則,將服務保障模式延伸至紅水河景區、寓農山谷景區等重點旅遊區域,構建起“縣級統籌調度、鄉鎮具體落實、點位精準服務”的三級保障體系。通過統一調配志願服務力量、整合交通執法與應急資源,羅甸實現了全縣旅遊重點區域安全保障無死角,確保雙節期間景區安全、有序,讓每一位遊客都能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假期。

羅甸公安在景區巡守 供圖 羅甸縣公安局
10月1日至10月8日,羅甸縣累計接待旅遊人數35.81萬人次,同比增長38.16%;累計旅遊總花費2.31億元,同比增長53.61%。其中,大小井省級風景名勝區接待遊客累計15.67萬人次,同比增長16.94%,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7.26萬元,同比增長40.11%。(文 王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