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如今的貴陽貴安,藏著這麼多“反差驚喜”。作為貴州省會,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正以年均新增常住人口20萬人的速度刷新世界對她的新印象。
作為全國首個“千園之城”,空氣品質優良率、森林覆蓋率穩定在99%左右和55%以上;常住人口600多萬,卻擁有超3000家咖啡店,密度超過上海,“為了一杯咖啡去貴陽”成了新潮流;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等一大批數據中心紛紛落戶,成為全國算力規模最大、智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中國數谷”“唱響”全球;國內每三輛磷係電池新能源汽車中,有一輛就裝載著“貴州磷”。
這份亮眼成績,藏在實打實的數據裏。“十三五”末4505.23億元的經濟總量,2024年衝到5777.41億元,今年有望站上6000億元臺階;貴安新區經濟增速連續兩年位居國家級新區前列,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而支撐這份增長的,是“向質而行”的硬實力:六大重點産業扛大旗,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漲了7.5%,2024年工業對經濟貢獻率超3成,成了發展“主引擎”;數字經濟更是玩得溜,26個大型數據中心落地,算力總規模突破100EFlops,智算佔比超98%,數博會的品牌也越來越響。也是“逐綠而行”的厚家底:2024年全市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50.4%,較2020年提升了4.4個百分點;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65.93%,森林生態效益總價值超376億元;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治理體系在全國評估中位列第一檔。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作為全國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論壇,現已成為推動全球生態治理合作的“知名品牌、著名平臺”。
對普通人來説,變化更藏在日常的煙火氣裏。42.23萬戶家庭靠城中村、棚戶區等“四改”住進新房,近150萬人受益,老小區裝了電梯,背街小巷變乾淨,地鐵4條線織成網,日均載客70萬人次,節假日破百萬人次,“斷頭路”通了,出門再也不繞遠。人才來了也不想走:零門檻的青年社區能拎包入住,從“免費住”到“優惠購”全覆蓋,52.5萬名高校畢業生留下創業,95後工程師拿5萬補貼開工作室,現在月入8萬,“來了就是貴陽人”真不是口號。
文旅方面的變化更不用多説,“爽爽貴陽”可不是白叫的。A級旅遊景區達45家,青雲市集今年接待遊客要破2000萬人次,路邊音樂會、貴馬、城超成了吸客“神器”,2024年旅遊總收入比2020年增長37.9%。現在去貴陽,既能在懸崖咖啡、瀑布咖啡裏打卡,也能在青岩古鎮、天河潭體驗沉浸式遊玩,“為了一杯咖啡去貴陽”成了新潮流,煙火氣裏全是幸福感。
民生保障更是“實打實地暖”。2024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50576元、25268元,比“十三五”末分別增長了25.5%、35.3%;年輕父母不用再為“帶娃難”發愁,托位數達2.97萬個,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2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8個縣域醫共體、6個縣域醫療次中心、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北京積水潭貴州醫院還吸引了外省病人,看病不用再千里奔波。
就像貴陽市市長王宏説的那句實在話:“政府最大的正事,就是為老百姓辦事、辦好老百姓的事,讓老百姓更滿意、更開心。”
貴陽貴安的“十四五”答卷,沒有華麗辭藻,GDP增長帶來了就業,算力支撐了便利,綠水青山給了舒心。6000億的經濟總量、150萬家庭的新生活、老百姓臉上的笑容,都是最實在的證明——原來高品質發展,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一口清新空氣裏、每一杯咖啡裏、每一次出門的順暢裏,接地氣,有溫度,更有盼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策劃/劉丹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