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消息(記者 楊展淩):10月17日,“貴州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三場——六盤水專場如期舉行。發佈會圍繞“錨定富礦精開 加快構建六盤水特色現代化産業體系”主題,全面介紹六盤水市發展成效與實踐路徑。

發佈會現場 攝影 陳玉
發佈會現場,六盤水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巍作主要發佈。“十四五”以來,六盤水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現代化工業、農業、旅遊業、服務業、新興及未來産業、基礎設施六大體系建設,推動經濟實現質效雙升。數據顯示,與“十三五”末相比,六盤水市地區生産總值從1383億元增至2024年的1710億元,年均增長4.6%;三次産業結構從12.4:41.2:46.4優化為11.1:41.7:47.2,為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擦亮“江南煤都”聚“財氣” 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密碼
作為全國31個成長型資源城市之一、全國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六盤水跳出“挖煤賣煤”傳統模式,以“富礦精開”推動資源價值最大化。2024年,六盤水市原煤産量突破8000萬噸,較“十三五”末增長27.2%,建成“産洗運配銷”完整體系;依託佔全省88.7%的焦煤儲量優勢,建成1080萬噸/年焦化産能,打通粗苯、煤焦油、焦爐煤氣精深加工路線,實現從“靠煤吃飯”向“靠煤興業”轉變。
同時,六盤水堅持“不唯煤、跳出煤”,構建起以能源和能源化工為主導,金屬材料、裝備製造、建材等多業支撐的工業體系,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8%。當前,六盤水市正全力打造“2151”産業集群,即建設千億級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千億級西南煤化工集群,培育鋼鐵、鋁及鋁加工、能礦裝備製造、特色農業、現代物流5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力爭再造一個新工業體系。

遊客在玉舍滑雪場體驗滑雪 攝影 楊展淩
擦亮“中國涼都”聚“人氣” 書寫欠發達地區共富答卷
2005年獲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稱號的六盤水,是全國唯一以氣候特徵命名的城市。六盤水市深挖氣候“富礦”,將“涼”資源轉化為“熱”經濟:在97%面積為山地的條件下,既保障糧食安全,又培育出紅心獼猴桃、早春茶、刺梨等“黔貨出山”明星産品,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直供基地;打造全域旅遊,榮膺“避暑旅遊十佳城市”“全國候鳥式養老夏季適宜度榜首”,升級舉辦滑雪季、避暑季、火把季和馬拉松賽季,盛夏時節各地遊客與房車成為城市亮麗風景,外地人購房佔比長期穩定在30%左右。

火把節活動現場 攝影 楊展淩
值得關注的是,六盤水不僅“夏涼”,更有“冬暖”優勢——依託本地鋼廠、電廠,實現長江以南唯一中心城區集中供暖,覆蓋面積超700萬平方米;人氣集聚帶動服務業蓬勃發展,2024年服務業增加值達808億元,較2020年增長25.9%,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擦亮“生態綠都”聚“名氣” 走好喀斯特地區生態發展新路徑
六盤水在發展中堅守生態底線,推動工業“含綠量”與“含金量”同步提升。盤江新光電廠建成全省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供電煤耗低至269.88克標煤/度,達世界先進水準;全市火電機組煤耗從“十三五”末的325克標煤/度降至2024年的313.84克標煤/度。在清潔能源領域,六盤水市1670萬千瓦電力總裝機中,清潔能源佔比近40%,實現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2024年發電506億千瓦時,超70%輸送至東部地區,為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明湖國家濕地公園 攝影 楊展淩
針對焦化産業,六盤水嚴格落實“最完備手續、最先進工藝、最嚴格環保、最完善鏈條”要求,其焦化廠區無傳統刺鼻異味,副産氫價格僅為國內同類産品1/3。依託這一優勢,六盤水市出臺貴州省首個氫能專項政策,建成全省最大高純氫生産線,2024年5月投運全國首臺商用氫能機車,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生態。
如今,六盤水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2%以上,負氧離子濃度達每立方釐米2萬個,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99.6%,“生態綠都”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