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2025年漁業增殖放流項目在龍場鄉雨汪河水庫組織開展,60多萬尾優質魚種陸續“安家”在這片潔凈水域。此次放流旨在治理水體富營養化,並同步推動生態保護與漁業發展。
雨汪河水庫位於龍場鄉境內的北盤江右岸一級支流雨汪河上,水庫已建成三年,經過草地畜牧業發展中心等部門多方努力,目前水庫已經具備放流魚種的條件。活動當天,第三方公證人員通過測量種苗體長、觀察種苗活性等方式,對種苗的數量、規格、品質等各方面情況進行了全程公證。

青山環繞的雨汪河水庫 攝影 徐紅梅
隨後,工作人員將魚苗集中放入水域,此次投放規格為15cm左右的魚種60多萬尾,其中鰱魚25萬尾以上、鳙魚35萬尾以上。
貴州水投水庫運營管理水城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鮑雲介紹:“本次魚苗投放,有效補充和恢復了水庫漁業資源,特別是投放了濾食性的鰱魚、鳙魚,能有效消耗水裏面的浮游植物和浮游生物,對凈化水質、抑制藻類生長有直接幫助。從長遠來看,這是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

工作人員將魚苗放入水庫 攝影 徐紅梅
長期以來,水城區高度重視漁業水生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視為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關鍵舉措,積極開展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動,通過強化巡查監管、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為放流魚種創造安全的生長環境,營造全民關注增殖放流、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投入水庫的魚苗 攝影 徐紅梅
“我們全區水域面積有2600畝,除了雨汪河水庫外,其他區域也有相應的活動。這一次雨汪河水庫增殖放流,是一個水域環境的改善,也是我們推動全區水産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個助推劑。下一步,我們水城區農業農村局也將通過諸如此類政策,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改善我們區域的水質環境、生態環境,為民創收。”水城區草地畜牧業發展中心主任鄧會平説。

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攝影 徐紅梅
雨汪河水庫的投放見效後,每年可捕撈成魚10余萬斤,預計收入70余萬元,為當地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激活鄉村産業活力,同時確保生態效益落地。(文 徐紅梅 李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