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黔南山野間一片“金黃”。

福泉葛洞村刺梨基地。
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黔南州平塘縣牙舟鎮翁片村的刺梨基地已熱鬧起來。村民們穿梭其間,手指翻飛,金黃的刺梨果落入籃中。
“今年又是好收成!我家種了351畝,已經賣出6萬公斤,收入13.2萬元。”種植戶楊昌敏擦擦漢,笑容比陽光還燦爛。
另一邊,在黔南州龍裏縣洗馬鎮貓寨村集中收購點,農戶們有序登記、領取單子、排隊過磅、裝車發運,熱鬧非凡。
“我家種植刺梨已經10多年了。”看著自家的刺梨搬運上車,村民田夢秀笑容滿面。
貓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國平介紹,全村共種植刺梨1500畝,年産量約500噸,140余戶種植戶今年預計戶均增收近萬元。
昔日酸澀小野果,變身群眾“致富果”,離不開黔南州的精心佈局。

獨山影山鎮刺梨基地。
刺梨産業初具規模——1993年,首次在龍裏縣引種栽培試驗。成功後,于2000年在龍裏縣示範推廣種植,後擴大到貴定縣。
全面推進産業發展——2013年,黔南州委出臺《關於加快刺梨産業發展的意見》(黔南黨發〔2013〕8號),刺梨種植規模再上新臺階。
種植版圖不斷擴大——截至2024年,全州12縣(市)刺梨種植面積51萬畝,以貴定、長順、龍裏、平塘、都勻、獨山等6縣(市)為主要分佈區。種植規模1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企業、合作社、大戶等)103家,栽植品種以貴農5號為主,有少部分貴農2號、7號;累計建有有機認證種植基地26個共計7萬畝,建有噸産園、千斤園56個共計4.7萬畝。龍裏縣刺梨基地成功入選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建設期)名錄。並建有刺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庫70畝,收集保存省內外種質資源380份和刺梨太空種子繁育苗木520份。
刺梨富含維C,但鮮果嬌嫩,氧化速度快。10.8萬噸産量,如何鎖住營養?考驗加工智慧。
自2018年開始,黔南州就重點做好基地提質和做大加工帶動發展。
“必須跑贏時間!”貴州恒力源集團落戶龍裏,建設標準化刺梨深加工流水線,並創新研發膜濃縮提取工藝,讓維C保留率高達95%。

貴州山王果集團加工車間。
2020年8月,位於貴定縣的貴州山王果集團投入建設5G智慧工廠,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對生産、品控、物流、倉儲等10多項生産重要環節進行管理,提高産品品質。5G科技賦能,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有效融合。
目前,全州規模刺梨加工企業共23家,規上刺梨企業10家,年鮮果加工能力27萬噸,産品加工能力40萬噸,基本形成龍裏冠山和貴定沿山兩個刺梨加工集聚區。
生産線飛速運轉,讓刺梨華麗“變身”:原漿、飲料、果脯、精油……琳琅滿目的商品“走出”車間。

貴州山王果集團收購的鮮果。
刺梨酵活精華賣到千元!今年9月,貴州山王果集團推出了創新産品——刺梨凍活SOD精粹粉,每克單價近43元。這不是普通的粉末,而是一種高科技健康産品,將刺梨凍活SOD精粹粉倒在礦泉水裏晃兩下,瞬間就融成透亮的果飲。産品自9月1日開始預售,半個月時間首批售罄,銷售額達到200萬元。
國際市場傳來好消息!今年8月,貴州億欣園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研發的“蔚醺淺啜刺梨紅茶”産品,將茶香與果香創新融合,一舉拿下德國茶商5萬美元的國際訂單。
線上銷售同樣火熱!京東、天貓等主流電商平臺均設立“黔南刺梨”銷售專區,並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直播平臺打造“黔南刺梨”直播銷售矩陣,産品銷量節節攀升。
同時,政府每年投入超千萬資金,組織企業參展參賽,全力助推提升刺梨産品知名度。
今年4月18日,“黔南刺梨”號高鐵冠名品牌專列首發儀式在貴陽北站舉行。高鐵呼嘯,成為流動的廣告牌,讓黔南刺梨加速駛向全國市場。
據統計,2024年黔南州刺梨總産值35億元,銷售額約16億元。今年,預計刺梨加工産品産量10萬噸左右,産品市場銷售額約18億元。
從枝頭到舌尖,從深山到都市,一顆顆金黃小果,正成為黔南鄉村振興路上最亮眼的色彩。

刺梨原汁。
歷經20多年,如今,黔南刺梨已從基地規模發展階段轉入精深加工帶動與市場拓展推進的高品質發展階段。
今年9月3日,黔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還印發了《黔南州支持刺梨産業發展十條措施》(黔南府辦發〔2025〕16號,以下簡稱《措施》),共十條24項,包含了基地穩定、産銷連結、品牌打造、産品推介、市場行銷、品質安全、科技創新等方面,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激發産業發展活力,促進刺梨産業更好更快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畢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