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正安:28.3萬畝特色蔬菜“種”出鄉村新希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22 16:51:29

  近年來,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立足山地資源稟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推進蔬菜産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如今,蔬菜産業已成為帶動3萬餘戶農戶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黃金支柱”,在全縣鄉村間繪就出一幅“田有好菜、戶有好收”的生動圖景。

貴州正安:28.3萬畝特色蔬菜“種”出鄉村新希望_fororder_1

工人正在將南瓜裝車

  走進班竹鎮班竹社區的密本南瓜種植基地,連片的南瓜藤爬滿田間,飽滿圓潤的南瓜藏在翠綠葉片間,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挑選、搬運、裝車,一片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有傷疤的南瓜絕對不能裝車,瓜柄一定要修剪平整,只有品相好的南瓜,才能在市場上賣得好!”基地負責人葉含江一邊檢查裝車情況,一邊反復叮囑工人。

  “現在基地的南瓜根本不愁賣!”談及銷路,葉含江滿臉喜悅,通過訂單農業模式,廣西、廣東、重慶等地的經銷商早已提前下單。“昨天剛發了1車,足足34噸,接下來還有30多噸訂單等著交付。”葉含江説。

  南瓜産業不僅讓葉含江實現了增收,更帶動了周邊農戶共同致富。農戶何遠便是受益者之一,去年跟著葉含江種南瓜後,他家的種植面積擴至50畝,年收入超2萬元。“葉老闆幫我們統一採購農資、技術指導、銷售,我們既省心又賺錢。” 何遠笑著説,明年他還想繼續擴種。

  在密本南瓜打開市場的同時,班竹鎮還依託當地獨特的氣候和土壤優勢,挖掘出另一特色蔬菜——大頭菜。班竹社區高堡組的葉寒剛,已是當地大頭菜種植的“帶頭人”,至今已穩定種植5年。他的基地規模達20畝,目前大頭菜市場售價穩定在每斤0.8元左右,每畝銷售額可達4800元,一年總銷售額達9萬元。

貴州正安:28.3萬畝特色蔬菜“種”出鄉村新希望_fororder_2

大頭菜種植基地

  “我們這裡的氣候、土壤條件特別適合大頭菜生長,種出來的大頭菜口感脆嫩,品質好。而且大頭菜種植週期短、適應性強,采收完大頭菜,馬上就能種玉米,‘輪作’模式能讓土地不閒置,資源利用更充分。”葉寒剛介紹。

  如今,班竹鎮蔬菜種植産業呈現出穩健且蓬勃的發展態勢,全鎮蔬菜種植總面積拓展至1.2萬畝。種植主體呈現多元化——小規模種植戶178戶、中等規模種植戶78戶、大規模種植戶18戶,平均每戶農戶年增收達2萬元,蔬菜産業真正成為當地農戶“家門口的致富經”。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壯大種植規模,深化訂單農業合作,打造班竹特色蔬菜品牌。”針對班竹鎮蔬菜産業規劃,該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蔬菜産業負責人韓亞林説,還將延伸産業鏈條,發展蔬菜初加工、精深加工,推動産業從“單一種植”向“産加銷一體化”轉型,讓蔬菜産業成為帶動群眾持續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黃金産業”。

貴州正安:28.3萬畝特色蔬菜“種”出鄉村新希望_fororder_3

工人正在篩選辣椒

  正安的蔬菜産業,不僅有規模化種植帶來的“豐收底氣”,更有深加工環節的“延伸動力”。在土坪鎮遵義松根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人們正忙碌地處理剛從本地農戶手中收購的新鮮辣椒,清洗、挑選、加工等環節緊密銜接,確保每一批辣椒製品新鮮優質。“下一步,我們計劃增加糟辣椒、糍粑辣椒、辣椒面等精加工生産線,優化配方和生産工藝。”該公司總經理趙小剛説。

  截至目前,正安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8.3萬畝,涵蓋辣椒9萬餘畝、南瓜3萬餘畝、大頭菜0.5萬餘畝等6個特色品種。産品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通過冷鏈物流銷往重慶等城市,年銷售額達6.1億元。

  從田間地頭的“新鮮菜”到産業鏈上的“增收果”,正安的蔬菜産業已成為全縣推動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支柱,為正安縣繪就出充滿希望的鄉村發展新畫卷。(文/圖 王依琳 段無疾 張林魏)

編輯:羅淼
  •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