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支持,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主辦的2025年貴州省秋季鬥茶賽大眾審評活動在貴陽舉行。

活動現場 攝影 廖科鵬
此次大賽面向全省公開招募及特邀的28名茶行業資深從業者,大家以蓋碗為器、沸水為刃,對入圍第二輪決賽的33隻茶樣進行了審評。

大眾評審為茶葉打分 攝影 廖科鵬
與以往“專家説了算”的傳統模式不同,本屆鬥茶賽首創“專業審評+大眾參與”的雙軌制。專家的嚴謹權重佔75%,而大眾的市場口感則佔據了決定性的25%。這意味著,最終的“金獎茶王”,不僅要通過專業的“顯微鏡”,更要征服廣大消費者的“日常茶杯”。

茶葉沖泡環節 攝影 廖科鵬
高水溫、多投茶、快出湯、茶水分離、不洗茶。現場,所有大眾評委均嚴格遵循《貴州茶葉沖泡品飲指南》的標準流程。一時間,茶鋪內蓋碗起落,茶香蒸騰。

大眾評審聞茶香 攝影 廖科鵬
“這款紅茶有清晰的蜜糖香,底蘊很足!”“第三號綠茶,雖有微澀但回甘迅猛,喉韻舒暢!”“這個茶樣把傳統高香和現代適口性結合得妙,年輕人市場一定會歡迎!”評審桌前,低語與讚嘆交織。評委們或凝神細嗅,或啜茶沉吟,在評分表上謹慎地落下筆跡。為確保絕對公平,組委會採用了“雙盲審評”機制——茶樣僅以數字編碼示人,剝離了品牌與産地光環,一切全憑茶葉本身的“色、香、味、形、底”説話。

大眾評審觀察茶湯 攝影 廖科鵬
一位來自遵義的老茶商,一邊嫺熟地運用“貴州沖泡法”,一邊讚許:“這套方法推廣五年,確實讓泡茶變得簡單。它能最直接、最真實地還原了一杯貴州好茶的本味,拉近了茶與人的距離。”

大眾評審品茶 攝影 廖科鵬
這場別開生面的鬥茶賽,不僅是一次茶葉品質的對決,更是一次評價體系的重塑。10月31日,大眾評審分數將與專家組的專業評分按權重匯總。最終,誰能在強手如林的茶樣中脫穎而出,加冕“金獎茶王”?答案將在貴陽市林城西路品牌中心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文 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