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我們這樣幹|看貴州繡娘如何繡出國際范
來源:天眼新聞  |  2025-11-03 09:33:35

  【機會在這裡】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

  展會“受寵”,産品“出圈”,靠的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行業“後起之秀”,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瞄準市場需求與流行時尚,走“非遺技藝+現代創意”融合之路,通過激發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年輕設計師創新創造活力,強化工藝創新與産品設計,樹立文化品牌形象,將産品推向全球,讓非遺技藝走出貴州、走向世界。

  【此刻的我們】

  10月29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杭州禮品展上,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展位人潮涌動,琳琅滿目、新穎奇特的各式非遺文創産品十分“吸睛”。

2.jpg

  10月20日,2025深圳禮品家居展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開幕。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攜系列融合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的文創産品精彩亮相。錢仕豪 攝

  “每次參展,既提升了品牌形象,又拓展了市場‘朋友圈’。”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海峰欣喜地説,在10月23日結束的第33屆深圳禮品展上,自己新添了微信朋友1000多個,發放了3000多張名片,並有俄羅斯客商現場支付了打樣費。通過展會搭橋,已有江西、上海、山西等城市核心景區有意引入公司“繡+”品牌門店進駐。

  從標準展位到特裝展位,從不起眼角落到通道位置,2020年底在黔東南州麻江縣正式運營的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短短5年裏,已研發出布藝玩偶、服裝鞋帽、家居軟裝等6大類2600多款産品,參加過國內外各種展會上百次,公司自有文創品牌“繡+”趕潮出圈。

  成立於2019年9月的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直面加工能力弱、成本高、産品單一等行業困境,決心摒棄“小規模、高成本、高定價”的老路子,通過將傳統非遺手工技藝與現代潮流設計充分融合,走市場化、規模化道路。

  2020年底,公司2個合夥人加3名20齣頭的年輕人,在借來的廠房裏,用別人淘汰的縫紉機踩出了第一個自己設計的兔子玩偶。

8.jpg

  “一窮二白,白手起家。”劉海峰清楚地記得,公司賺到“第一桶金”後,共花了1.2萬元買了一輛破舊麵包車和一台舊鐳射切割機,這是公司真正擁有的第一筆資産。

  要在非遺與文創交匯、碰撞已成潮流趨勢的當下,闖出一條新路子,推動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憑藉著對行業的認知與闖市場的勇氣,乘著政策春風,5年裏,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迅速成長為行業“佼佼者”,公司開發了國內領先的文創大數據系統和面向全國市場行業的第一個移動平臺“繡娘”APP及專注于手工行業管理的“繡娘管家”小程式,在麻江、凱里建起了3家工廠,員工已達270多人,其中年輕設計師110多人,帶動黔東南、黔南33個非遺工坊3400多名繡娘就業致富,産品銷往國內各地以及美國、西班牙、法國等國家。

  今年8月、9月底,公司先後在西江景區、萬峰林景區開設了“繡+”非遺手作品牌連鎖店。隨後不久,雲南騰衝、張家界也開設了加盟店。

  “11月初,我們在都勻、羅甸、雷山的3個新廠就要運營了。”劉海峰説,預計今年公司年産值能達1300萬元,計劃到明年,“黃小西吃晚飯”中都有“繡+”非遺手作品牌連鎖店的身影。

5.jpg

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設計師在討論産品設計。錢仕豪 攝

  【未來5年這樣幹】

  從“後來者”變“領跑者”

   “‘全球染織繡手工行業引領者’,這是我們的發展目標。”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海峰説,公司雖然是行業“後來者”,但要爭做“領跑者”。

  圍繞這一目標,公司將在現有6個廠的基礎上,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出更多自研設備,進一步提高産能、提升産品品質。並與黔東南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繡娘産業學院,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行業隊伍,讓非遺技藝在年輕一代手中煥發新活力,帶動更多非遺工坊裏的繡娘就業致富。

6.jpg

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部分文創産品。錢仕豪 攝

  “未來五年,公司計劃在全國各大核心景區開300家‘繡+’非遺手作品牌連鎖店。”劉海峰表示,公司將借助各大展會以及開設自營門店,進一步強化文化輸出,樹立自己的文創IP形象,爭取實現“全球染織繡手工行業引領者”目標。(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丹)

編輯:趙瀅溪
  •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