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勻:織密民生保障網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1-05 18:00:50

  一道道民生軌跡,定義著這座城市的幸福維度,將“人”寫在了發展的中心位置。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不斷夯實民生基礎。

貴州都勻:織密民生保障網,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_fororder_1

都勻市貌 攝影 陳建

  從“家門口”就業到“嵌入式”養老,從教育擴容提質到醫療資源下沉,一系列民生工程與民心工程落地生根,一幅寫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畫卷正在都勻大地徐徐展開。

  築牢就業根基 托舉百姓“幸福夢”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大勢,一頭連著千家萬戶。都勻市通過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技能培訓、發展特色産業等舉措,不斷夯實民生之本。

  走進思源社區的泓源玩具加工廠,生産線高速運轉,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熟練地操作著機器。

貴州都勻:織密民生保障網,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_fororder_2

泓源玩具加工廠工人在熟練地操作機器 攝影 鄒元紅

  “訂單已經排滿,生産線滿負荷運行。”廠長李順平介紹。這家從廣東引進的企業,自今年2月落戶以來,已為百餘名居民實現了“家門口”穩定就業。

  社區搬遷群眾吳九妹一邊熟練地操作,一邊説:“雖然比平時更忙一些,但訂單多意味著收入有保障。我們在這裡幹活,可以就近賺一點錢,還能照顧家庭,很不錯。”

  就業服務也在不斷創新。都勻市推出的“職場夜市”,利用晚間時段為求職者與企業搭建溝通平臺。

  從“學技能”到“好就業”,都勻市精準對接市場需求,開展免費技能培訓。化粧、美容、美甲等市場熱門課程被送到群眾“家門口”,學員參與“零費用、零負擔”。

  輕紡産業的快速發展,更為都勻就業注入新動能。政府搭建“培訓+就業”閉環服務,打造“招引—培訓—就業”全流程貫通的服務鏈條。今年以來,都勻市已開展輕紡技能培訓82期,培訓勞動者1769人,為企業輸送工人1233人。

  優化公共服務 繪就溫暖“民生畫卷”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秋季開學,都勻市迎來三所新建學校——百子橋幼兒園、第七幼兒園、第三完全小學七星校區,一次性新增學位2265個。

  “現在步行5至10分鐘就到學校了,師資配置很好,老師專業又負責,真是給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學生家長何女士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三所新校精準覆蓋不同區域的教育需求,為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醫療是民生之需。都勻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腫瘤科開科,標誌著醫院在全科醫學和腫瘤治療領域邁向更為專業化、精準化的道路。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設立的心肺康復門診,致力於為患有慢阻肺、慢性氣道炎症等疾病的患者提供專業且全面的心肺功能康復方案,提高呼吸疾病患者生活品質。

貴州都勻:織密民生保障網,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_fororder_6

龍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攝影 龍汛

  龍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創新服務模式,分為全托、日托、臨時託管等,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都勻市積極探索“嵌入式+上門+智慧服務”養老模式,打造精準養老新體驗,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600萬元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項目,重點打造龍潭社區、華馨社區、廣惠社區等6個三位一體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覆蓋城區6.6萬老年人口。

  精細社區治理 構築便捷“宜居之城”

  圍繞“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都勻市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推動社區治理提質增效,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同時,持續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選聘城市社區工作者182名,實現每萬城鎮人口配備18名社區工作者目標,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培養儲備社區後備力量497人。

  同時,都勻市拓展社區黨群服務陣地1萬餘平米,七成以上用作居民議事、文體活動、就業創業、就餐康養等;成立社辦企業37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承接物業、家政、餐飲等服務項目,不僅為居民提供多元服務,還盤活了社區閒置資源,實現“自我造血”。

貴州都勻:織密民生保障網,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_fororder_7

龍昌社區美麗的文化廣場 攝影 梁曉琳

  都勻市的便民服務設施日益完善,更新改造33個老舊小區、14條背街小巷及150公里城市地下管網;新建改造勝利路等8個農貿市場,初步形成城北、城中、城南、城西4大商圈,社區便民商業網點覆蓋率95%。

  龍昌社區87歲的居民裴廣臣高興地説:“這幾年,我最高興的事就是社區變好了,生活便利了,我又搬回來和老街坊在一起了。”該社區按照“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要求,打造“龍昌社區·東方食堂”、健康理療室,滿足200余名老年群體就餐、診療需求。

  居民自治力量也在都勻市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文峰街道文化社區的“嬢嬢幫”就是一支社區居民自發組建的志願服務隊伍,成功解決了小區房屋漏水、居民用水、燃氣入戶等一系列困擾居民多年的問題。

  傍晚時分,文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裏,老人們正在練習八段錦。龍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內,秦奶奶和老伴看著電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在思源社區的泓源玩具加工廠,工人們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帶著穩定的收入返回溫暖的家。

  民生連著民心,幸福凝聚力量。從就業增收的踏實,到教育醫療的安心,再到養老服務的溫暖,都勻用一筆筆實在的投入、一項項務實的舉措,將民生清單變為百姓的“幸福清單”。(文 皖黔)

編輯:羅淼
  •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