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生薑成熟采收時節,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木崗鎮的7500畝黃姜喜獲豐收。豐收的背後,是新技術投入使用為農業生産帶來的高效成果。
近日,走進木崗鎮的黃姜種植基地,姜香撲面而來。農戶們在田間辛勤勞作,拔姜、去泥、剪稈……動作嫺熟而利落。一塊塊金黃飽滿的生薑從土裏嶄露頭角,堆滿了田壟,靜候著後續的測産。

木崗鎮黃姜種植基地
“木崗鎮今年種植生薑面積達7500畝左右,産量比往年更高,以往産量平均在4000斤左右,今年平均達到6000斤以上。産量提升的原因一是今年氣候風調雨順,二是有技術團隊進行指導。”木崗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黃光文説。
黃姜産量的提高,源於採用了黃姜連作障礙控制技術。一直以來,連作障礙控制技術是姜農頭疼不已的問題,一塊姜地往往需要輪作多年才能再次種植,這極大地限制了姜産業規模的擴張。
杭州臨安環保裝備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浩介紹,兩年前,公司與浙江農林大學合作,啟動了攻克連作障礙的項目。今年,公司技術團隊在種姜之前,對40畝試驗田開展了防控技術,並全程進行跟蹤觀測。測産結果表明,連作障礙控制技術的運用,讓姜産業得到了持續發展。
“我們在兩年前,針對姜地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姜瘟,取病姜進行了病原菌的鑒定和分離,根據鑒定結果,今年在大田開展了這個試驗。主要是在黃姜種植之前,採用二氧化氯的緩釋消毒顆粒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完了之後,再補充一次益生菌。這樣能改善土壤,將土壤中的病原菌消滅。今天測産情況來看,比較理想,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杭州臨安環保裝備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浩説。
姜農陸玉望著飽滿的黃姜,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貴州多山地,農業用地資源有限,連作障礙控制技術的推廣,對生薑産業的規模化發展意義重大。在測産現場,除了陸玉和技術人員外,還有許多周邊的姜農,大家都對試驗田的成效很滿意。

新鮮黃姜
“今年我種了100畝小黃姜,畝産達到8000斤至10000斤,種植黃姜選種和選地非常重要,技術支撐也很重要,希望通過推廣技術帶領更多農戶走上更高的平臺,讓貴州的小黃姜品質‘更上一層樓’。”姜農陸玉説。
農業現代化是一條常新之路。木崗鎮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積極推廣農業機械普及與技術應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並以多樣化産業為支撐,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文/圖 甘穩 令狐榮駿 周蘭 甘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