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遵義市:打造鄉村人才振興“智”高點
2022-12-01 11:10:38來源:農民日報編輯:羅淼責編:盧佳靜

  “水稻畝産量從900斤提高到1100斤,多虧了邵專家的指導。”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獅溪鎮田源合作社理事婁方書對邵鵬滿懷感激。

  婁方書口中的“邵專家”,就是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專業,現任獅溪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的邵鵬。

  “把鴨子投放在稻田中養殖,鴨子可以吃草、吃蟲,鴨子糞便可以當肥料,科學地生態循環,不破壞環境。”這就是田源合作社推廣的“稻+鴨”生態種養模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遵義市深入實施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後備力量“雙培養”工程,選派鄉村振興指導員,開展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內強“領頭雁”,鄉村有了“主心骨”

  “丁書記,我們家的豬好像生病了”“我栽的辣椒要絕收了,丁書記,今年太幹了”……這位在村民有困難時就會想到的“丁書記”,便是湄潭縣抄樂鎮河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丁玉。

  2020年初,了解到遵義市啟動了村級組織“雙培養”工程後,丁玉便及時報了名。在通過層層選拔,成為鄉村振興市級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後,她幹勁更足了,經常向挂幫領導、農技專家請教,逐漸成長為農村産業發展的“行家裏手”,深得當地村民信賴。

  河坪村還通過引進馬桑菌林下種植技術,全面發展林下經濟,改原木種植為菌棒生産,將年産值從30萬元提升至100萬元。259家農戶從生豬養殖、林下種植中獲得分紅211.8萬元,合作社增收51.3萬元。同時還組建了蔬菜專業合作社、肉牛産業合作社等,幫助留守老人、婦女實現本地就業增收。

  自2019年實施“雙培養”工程以來,遵義市先後從村“兩委”成員中動態培養了市、縣兩級領軍人才563人,從中職學校學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遴選培養村級後備力量13749人,其中1637人在2021年村“兩委”換屆中進入村班子,較好釋放了村級組織領軍人才“矩陣效應”。

  下沉“智囊團”,産業有了“路線圖”

  “要注意降溫天氣,及時給蜜蜂補充水分和營養,注意水要清潔,最好每隔3天對蜂場消毒一遍。”近日,在正安縣安場鎮正江村養蜂基地,國家科技特派團成員韋小平正跟養殖戶交流蜜蜂養殖技術。

  “老師們來得太快太及時了,這幾天我的蜂場出現了一小部分死蜂,昨天剛在群裏諮詢,今天就過來告訴我怎麼預防和處理,有他們在,我養蜂更有信心。”蜂農包遠強説。

  在統籌選派好科技特派員的同時,遵義市還結合各地實際,選派了一批曾擔任正科級及以上實職的領導幹部到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

  60多歲的原遵義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羅吉勝,到播州區洪關苗族鄉小壩場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已經有兩年多了,察村情、訪民意,抓組織、強隊伍,捋思路、調産業……他總是忙碌在田間地頭。

  據悉,遵義市目前選派了268名鄉村振興指導員和334名科技特派員進駐鄉村,舉辦農業技術培訓會6000余次,實地開展技術指導1.5萬餘人次,幫助解決農業産業技術難題9000余個,推廣新技術606余項。

  回引“農創客”,農民有了“新職業”

  山野間上千隻大小不一的梅花鹿圍欄而聚,有的精壯,有的靈巧,或依偎休憩,或埋頭食草。這些梅花鹿的主人是綏陽縣青杠塘鎮野茶村村民趙偉,2016年至今,在外經營藥材的他返鄉創辦梅花鹿養殖場,一直潛心經營,成了綏陽縣梅花鹿養殖能手。

  “6年時間,趙偉採取‘公司+支部+農戶’模式,壯大了村集體,也帶動了70余戶群眾通過養鹿、務工、種植黑麥草等途徑增收致富。”野茶村黨總支書記駱俊偉説。

  在仁懷市蒼龍街道水塘村,“90後”返鄉創業青年李傑正在精挑細選每一把角制梳,打包裝箱發往沿海城市。2020年3月,在省外一家梳子廠務工多年的李傑,通過水塘村黨支部的幫助,創辦了仁懷市藝佳人梳業有限公司。

  “現在一天可以加工300多把,工人每月平均工資基本可以拿到5000元。”李傑介紹,他們提供崗前培訓機會,普通村民能快速上手,已經幫助16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對於未來,李傑有著清晰的規劃,利用互聯網開拓線上市場,把工廠擴大,繼續向外招收員工,幫助更多村民就業增收。

  遵義市通過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和鼓勵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農村實用人才等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方式,讓許多像趙偉、李傑一樣的農民工成為“農創客”,讓一大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農村實用人才在鄉村一線各盡其才、大顯身手。(王思沛 楊雄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