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賢勝,磅薄力量在此集聚。
大成武昌,務實發展在此書寫。
長江南岸,一座活力迸發的現代化魅力之城正崛起。務實發展,于無聲處見真章。
2018年上半年,武昌區完成地區生産總值 603.26億元,同比增長7.9%,規模居武漢市中心城區第一;地方財政收入、服務業增加值、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市前三。
2017年以來,武昌區堅持創新+投資“雙輪驅動”,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實現了全區發展高品質。“作為‘首府、首義、首創、首善、首位’的‘五首之區’,武昌區將高位再求進,爭當湖北省、武漢市高品質發展排頭兵。”武昌區委書記劉潔目標堅定。
“騰籠換鳥”産業蝶變再躍進
武昌曾是武漢工業中心之一。20世紀初,武昌濱江片區就是中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武船、武鍋、武重等一批“武字頭”企業佈局於此。工業塑造了武昌曾經的産業輝煌。“十二五”期間,武昌區明確提出,騰出中心城區工業地塊,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重點培育金融保險、文化創意、高新科技、商貿旅遊,構建“1+4”産業格局,推進濱江商務區、華中金融城、武昌古城“三區融合”和白沙新城、楊園新城“兩翼齊飛”。
短短幾年,武重、武鍋、武昌車輛廠等工業企業相繼外遷,以楚河漢街、漢秀劇場為核心的武漢中央文化區盛裝迎客;武漢綠地中心在長江南岸拔地而起,封頂在即;中北路沿線保利廣場、長城匯等甲級寫字樓鱗次櫛比,蝶變成“金融一條街”……
“退二進三”的轉型之路,結出纍纍碩果。到“十二五”末,武昌區地區生産總值突破千億大關,成為湖北省首個地方稅收突破百億元的區縣,服務業增加值、財政收入等指標位居湖北省前列。
此時,武昌區內工業企業基本“出清”,“1+4”産業格局基本形成,産業轉型升級已然完成。但新的産業結構規模初顯,在經濟新常態下要迸發出與以往相同甚至更快的增長速度,難度頗大。“武昌區要實現高位求進,必須找到新的增長‘核動力’。”經過反復研判,武昌區委區政府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區和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兩大奮鬥目標,大力實施創新和投資“雙輪驅動”,實現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投資驅動 營商環境大邁進
與武漢市其他城區相比,武昌有優勢——既是“長江主軸”的核心區,又有寸土寸金的區位優勢、商賈雲集的商業優勢,同時還有武漢大學、中科院、鐵四院等頂尖科研院校,創新資源豐富,可謂“集大成之區”。
這些優勢對於區內外企業、資本而言,有著天然吸引力。而資源如何轉化為動力,至為關鍵。
2017年,武昌區提出以吸引投資為目標,通過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和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吸引企業、資金落地生根,使資源優勢順利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一年,武昌區舉辦大型招商推介活動21場,簽約億元以上投資項目41個,其中10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項目25個;組織實施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項目173個,完成投資201億元。
這一年,武昌區僅用15天就引入中國民營百強企業——福中集團,創下武漢市招商引資最快記錄。福中集團副總裁程華軍介紹,去年落戶武漢後,福中迅速將旗下8大産業陸續引入武漢。今年7月28日,武昌區、北京外國語大學、福中集團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擬在武昌打造一座國際化學校,“這是福中集團在湖北佈局投資的第20個項目”。
龍頭企業紛至遝來,迸發出澎湃動力。
長江南岸月亮灣畔,武漢新地標——武漢綠地中心直衝雲霄,建成後集聚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結算中心,拉動武昌濱江核心區建成集總部經濟、金融商務、生態居住功能于一體的複合型商務區。
在武珞路亞貿商圈,總投資119.95億元的武商夢時代廣場已然動工,這座龐大的“商業航母”將突破傳統的百貨及購物中心理念,成為華中地區首個實現“全客層、全品類、全新生活方式“的商業零售綜合體。
在中南路-中北路道路兩旁,密集分佈著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等百餘家銀行、券商、基金、信託公司,這條“金融一條街”每年實現金融産值近兩百億元,成為武漢市兩大“金融軸”之一。
武昌區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大力推動傳統金融轉型升級,積極引導綠色金融、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發展,2017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947.81億元,其中金融業增加值286.34億元,同比增長9.4%,金融業産值及增幅雙雙位居湖北省縣市區前列。
創新驅動 高質高效再精進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僅是武昌最深刻的標識,也是武昌最永恒的使命。
2018年5月27日,武昌區在湖北省率先成立區域創新發展委員會。區長余松表示,“我們充分挖掘轄區大院大校大所大企的創新資源,集眾智、匯眾力,打通制約創新創造的梗阻,立志建成創新型城區。”
據介紹,武昌區域創新發展委員會以“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未來共同體”作為價值願景,集聚“黨、政、企、社、媒、校(院所)”等各方參與主體,按照“籌資、籌智、籌未來”的運作模式,著力解決信息不對稱、交流不通暢、對接不及時等各類創新創業痛點、難點,充分釋放“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肺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人體肺部磁共振技術突破CT等醫療影像手段電離輻射和放射性問題,點亮當前肺部檢測‘盲區’。”每次聊到人體肺部磁共振技術,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副所長周欣都如數家珍。在5月27日武昌區創新大會暨區域創新發展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包括人體肺部磁共振技術在內的5個創新項目現場路演,吸引了眾多風投公司的熱捧。
珞珈山、東湖畔,武漢大學和中科院武漢分院“雙星閃耀”,蜚聲海內外。武昌圍繞這兩座高校院所,利用它們研發中心、強勢學科、專業人才等創新資源,打造創新驅動主承載區——中科武大·智谷,目前已引進了氪空間、珞珈創谷等全國知名創新創業孵化機構,北斗導航、肺部影像技術等高新技術在此逐步從實驗室走向了市場。
二橋旁、長江邊,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鐵四院)在高鐵及新型軌道交通設計研發領域技術領先,享譽世界。圍繞鐵四院這一産業“靈魂”,武昌區加快推動楊園高鐵及新型軌道交通工程設計産業園建設,預計投資400億元打造一座佔地33.4公頃的設計産業園,將借助“一帶一路”拓展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全面提升武漢市“設計之都”的産業實力。
武昌區創新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昌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中科武大·智谷和楊園高鐵設計産業園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科教創新策源地、産業創新引領區和創新創業示範區。
凝心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高位再進,武昌前行步履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純新 成熔興 通訊員 劉金峰 黃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