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星興藍天科技有限公司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工地,正在加緊施工。
9月22日,宜都天色陰沉,大雨從早上開始不停地下,到下午3點才暫歇。
在興發集團宜都綠色生態産業園內,宜昌星興藍天科技有限公司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工地,不等雨滴完全收住,工人們便匆匆走向崗位。
“2020年先是受疫情影響,然後雨季又特別長。雖然項目是3月份宜都最早復工的項目之一。為保證項目年底投産,我們要抓緊一切時間趕工期。”星興藍天公司總經理李緒説。
據介紹,星興藍天這個項目總投資近24億元,佔地384畝,該裝置可年産40萬噸合成氨。
眼下,現場最多的工作是焊接各種管道,總計超過10萬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工地看到,很多地方打著藍色或紅色的防雨布,焊接工們就在防雨佈下焊接管道,藍色的焊光一閃一閃,將工人的身影映在雨布上。
“下雨時,戶外是不能進行焊接作業的。現在雨停了,因此我們抓緊焊接一些非高壓的次要管道,並做好了防護,搭防雨布是為防止突然下雨打濕焊縫。”項目設備安裝負責人楊茂祥表示,焊接完成後會進行全面探傷檢查,既要趕進度,又要講安全、重品質。
而在室內,管道焊接工作更是一刻不停,電焊、氬弧焊的光芒此起彼伏。合成氣壓縮車間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的焊接工作已完成七成以上。
這個項目進展至此,凝聚了多方共同努力。廠區內的氨合成塔,鋼鐵製成,高達26米,重達283噸,從山西的生産廠家出發,要通過公路跨越三省才能到宜都。
由於運載車過於龐大,每天只能走8公里,依靠三省高速、路政、交警、運輸等多部門協力,克服疫情影響,用140天走完了1000多公里,8月24日到達宜都。現在,這個巨無霸已經屹立在廠區內。
這個項目,也是宜昌市落實長江大保護、推動化工産業轉型升級的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李緒告訴記者,煤是生産合成氨的主要原料,以前,周邊有很多小合成氨生産廠家,工藝落後,原料利用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後來逐步被關停。
而正在建設的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引進行業最先進水煤漿氣化工藝技術,項目核心技術等溫變換技術、低溫甲醇洗氣體凈化技術、低壓氨合成技術。黑色的煤被轉化成氣體參與化學反應,變成無色的液氨,一點不浪費。
新技術、新工藝更安全、更環保、更節能、更清潔,自動化程度更高。污水處理站、硫回收、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措施更是一個不少。據了解,該項目投産後,其排放僅為國家標準的25%。
“以往,興發集團生産化肥所用的合成氨大多從枝江運來,距宜都100多公里,運輸成本巨大。項目投産後,將大幅降低綜合成本,還完善了集團肥料産業鏈,一舉多得。”興發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王傑對項目前景充滿信心。(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朱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