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向留學生講述湖北扶貧故事
來源:湖北日報  |  2020-10-15 12:58:28

  10月14日,在第7個國家扶貧日、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武漢紡織大學國際學院為留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概況》課,邀請宜昌五峰紅旗坪村“第一書記”肖曙光,分享自己的扶貧經歷。來自俄羅斯 、巴基斯坦、迦納、印度等9個國家的80多名國際留學生,通過線上線下交流互動。

  “五峰紅旗坪村地處偏遠深山,曾是遠近聞名的深度貧困村。”肖曙光介紹,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經過5年來的精準扶貧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現在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3萬餘元,已于2019年12月底實現了整體脫貧。2018年,肖曙光主動申請擔任駐村扶貧幹部。“過去路不通、水不通,現在水電路網全通,鄉村基礎建設和村民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介紹,當地戶戶種植金銀花,發展了玄參、貝母、獨活等中藥材産業,還有高山蔬菜、苗木、蜂蜜、土豬肉、土雞等農産品。目前,紅旗坪村的基礎扶貧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開始轉向鄉風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鄉村。

  肖曙光向留學生們講述,“扶貧近三年,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心、真情扶貧,贏得村民信任。”肖曙光在現場分享了兩個扶貧小故事:深山裏一位老婆婆的房子被大雪壓垮了,淩晨5點她第一個電話是打給駐村工作隊,第二個電話才打給她的兒子。“當我們冒雪步行2個多小時到她家,老婆婆激動得哭了。”村裏有一位88歲的抗美援朝軍人,因為身體原因已經20多年沒有出過村,駐村工作隊帶他理髮、做軍衣,幫他修房子、修路。

  “扶貧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扶貧第一年做了哪些工作?”講述結束後,留學生們圍坐在一起繼續向肖曙光提問。他一一回答:“最大困難是改變村民固有觀念、保守思想,需要耐心細緻的引導。”“第一年,修繕基礎設施和佈局産業,同時通過換屆選拔出一批好幹部。”

  來自迦納的留學生Rose説:“過去幾年,中國有超過8000萬人口從極度貧困中走出來,我很認可中國政府的扶貧政策,贏得真情和信任才能做好扶貧工作,這個對我也很有啟發。”來自巴基斯坦的Mubshra想全面了解扶貧做法,肖曙光耐心解釋:“除了有駐村幹部扶貧外,還有政策、産業、教育、結對幫扶等多元化、多層次的扶貧舉措,匯聚全社會各方力量,是全員大扶貧。”來自俄羅斯的李娜和迦納的Rose都提出,“在我們國家也有很多貧困人口,但還沒有引起政府重視和社會關注,中國政府為什麼要幫助窮人?”肖曙光篤定地説:“扶貧濟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政府是要以先富帶後富,城市幫農村,實現共同富裕。”

  武漢紡織大學國際學院黨委書記潘文星介紹,學院曾組織留學生3次到訪紅旗坪村,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感受中國鄉村。紅旗坪村也是第一次迎來外國人。肖曙光再次向留學生發出邀請,歡迎他們11月去參加“豐收節”,再和農民一起跳舞、唱歌。他認為,向留學生們講述扶貧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李靚)

編輯:蘇喜茹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