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國家航天基地衝刺擁抱“太空經濟”
來源:湖北日報  |  2020-10-19 09:06:04

武漢國家航天基地衝刺擁抱“太空經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01019084611

10月14日,位於新洲雙柳的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火箭産業園一期項目已經具備投産條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火箭、衛星,批量生産,製造、組裝、聯控聯調,一條街完成。這樣的場景,在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即將成為現實。10月1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我國首個商業航天基地建設,從中了解到,可年産百顆衛星、年産20發火箭的兩大園區,相繼進入投産運營倒計時。

  衛星、火箭量産進入倒計時

  穿行在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8平方公里示範區內,航天大道北側,武漢衛星産業園內,是一片火熱的建設景象。

  “園區所有建築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目前600多人正加班加點趕進度。” 衛星産業園項目總工孫景龍説。

  衛星産業園內,如鯤鵬展翅的衛星載荷製造中心大樓居中,兩側分別是航天器智慧製造中心、微小航天器製造中心、空間應用製造中心、綜合保障樓等,園區建設初具雛形。

  衛星産業園區規劃用地426畝,一期投資15億元,規劃建設用地200畝,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米,于2019年4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其中,設備最多、建設任務最重的就是衛星的生産製造“車間”——航天器智慧製造中心。

  “我們的腳下可大有文章。” 進入航天器智慧製造中心,孫景龍指了指腳下。原來,根據技術要求,智慧製造中心廠房地面承重能力達到5噸/平方米。為了確保這一標準,廠房近18000平方米範圍內,打下了2000多根混凝土樁。

  牢固的地面上,是潔凈的廠房。衛星生産廠房潔凈度要達到8級,因此墻面和頂部裝修全部要加裝凈化鋼板。最大的凈化鋼板單塊高6米寬1.2米,重約130公斤。廠房內部高度16米。這樣的鋼板需要豎向拼裝兩塊半。而每安裝一塊大鋼板,就需要兩台升降機8個人同時操作才能完成。

  記者現場看到,製造衛星的相關設備陸續進場。根據設計,智慧製造中心100米縱深的廠房內,一邊,衛星的零部件倉儲區、部件組裝區、總體裝配區等一字排開;另一邊,主要開展衛星成品的品質測試、振動測試、真空熱實驗等等。據了解,衛星的組裝幾乎全為智慧化、機械化操作。

  武漢衛星産業園將在園區打造全國首條衛星批量化生産線,具備年産百顆衛星的生産能力,我國衛星智慧化批量生産的序幕也將在這裡開啟。

  “下個月有設備進場調試,2021年一季度項目建設完成,力爭具備投産條件。” 孫景龍説。

  走出衛星産業園,正對面的航天大道南側,是佔地500畝的火箭産業園區。只見火箭總裝測試廠房、綜合廠房、綜合樓、動力站等錯落有致,靜靜矗立。

  “火箭産業園(火箭總裝總調中心一期)項目建設目前已全部完成,具備投産條件。”航天産業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該園區主要生産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投産即可形成年産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

  在航天産業基地,航天科工係的電磁防護材料産業園也計劃2021年投産。納米新材料、鼎甲計算機軟體、新能源船舶等項目也已開工復工。

  産城融合按下“加速鍵”

  火箭、衛星兩大産業園區投産運營在即,佔地40畝的航天産業港一期已經建成,港內人才公寓、食堂、辦公空間一應俱全。

  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規劃面積68.8平方公里,2017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由武漢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立足於火箭、衛星産業園等東部航天産業集群,基地先期建設了8平方公里産城融合示範區。

  “不只是航天産業港,産城融合示範區內,道路已成網成環。還建成了航天公園、産業港公園。”武漢航天産業基地副總經理郭傑介紹,集游泳池、羽毛球館等於一體的文體中心年底即將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三甲醫院、商業中心的建設也相繼啟動。

  此外,武漢市新洲區成立了航天産業基地發展工作專班,全面助力航天基地牽引重點項目加速落地開工,形成産業集群示範效應。據介紹,2020年截至9月,基地已累計新簽約7個項目,簽約額17.55億元。總投資額近百億元的一批項目均已達成初步落地意向。

  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將打造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産業集群,計劃用10年時間,形成近600億元産值的産業新城。

  郭傑介紹,根據規劃,2020年底,雙向八車道、總長17公里的航天大道將全面建成,貫穿整個産業基地。2021年,航天産業基地啟動西部門戶區發展,橋頭堡公園呼之欲出。2023年基地中部區域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提升。

  以産業帶動人氣建設城市新區,我國首個商業航天基地,正在按下“加速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週三春 通訊員 裴斌)

編輯:蘇喜茹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