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屏旁的診室聽譯機器人。醫院供圖
讓人工智能自動生成電子病歷,使醫生的工作重心回歸臨床,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梳理、整合醫生面對不同病症而採取的不同診療方法,實現記錄、傳承和推廣專家診療經驗的作用,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嘗試在部分診室設置聽譯機器人。
同濟醫院神經內科秦川教授,在該院互聯網醫院坐診,其問診桌上多了一個小幫手——左手醫生推出的診室聽譯機器人。
這是一台利用AI技術的智慧設備,它能在醫患問診時進行實時錄音,自動分離出醫患語音,再把語音轉化成文字。在智慧理解溝通內容後,無需醫生二次口述,即可自動生成電子病歷,能極大提高門診醫生的電子病歷書寫效率。
據了解,該設備在應用初期採集數據時,因為應用場景各異,包括醫患雙方的口音、語言習慣、表達能力,甚至是微表情等都存在不同,初期數據採集的準確率可能不高,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醫生和人工智能的磨合加深,機器人將會越來越智慧。包括和現有的診療體系更密切的結合,比如用藥指導、智慧隨訪、專病管理、在線復診等,它都能夠支持。
據左手醫生負責該項目的專家介紹,希望這台機器未來能掌握更多專家面對不同疾病的診療方案,並將之傳入雲端,偏遠地區或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臨床時,能從數據庫中迅速找到同濟專家的類似診療方案以供參考。
同濟醫院門診部主任李剛稱,同濟醫院希望能夠做一些引領性、創新性的探索,不斷吸收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這是該院作為地區頭部醫療機構的責任和情懷。
另悉,10月24日,同濟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揭牌,它標誌著同濟醫院全面邁入信息化醫療時代。該院互聯網醫院基本已實現線下門診“整體”搬到線上,可服務患者就診全流程。(武漢晚報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