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經開區恒大智慧農業科技園,10萬平方米智慧溫室年底試運營。(通迅員 張敏 攝)
氣溫驟降,寒風不時裹挾著雨水。但武漢的重點項目建設工地,卻是一派熱火朝天。
11月23日至25日,為期3天的“比學趕幫超 決戰四季度”2020年武漢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舉行。按照“看新不看舊、看大不看小、看特不看平、看快不看慢、看高不看低”的標準,全市對14個區(開發區)遴選出42個重點項目進行現場觀摩。
拉練、馬不停蹄;比拼、真刀真槍。11月25日下午,活動進入最後互評環節,14個區逐一接受打分,並現場公佈“成績”。
“看到了差距,也學到了經驗。”“有壓力、更有動力。”比武結束後,與會各區負責人表示,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比學趕幫超,決戰四季度,打好收官戰。
項目有塊頭更有看頭
“眼前這棟樓,2020年8月才破土動工,現在已經初具規模。”11月24日上午10時許,雨勢漸大。洪山區碧桂園碧樂城項目建設工地,項目包保領導、洪山區紀委書記劉勁松認真地向參會觀摩人員介紹項目進展。
這是現場觀摩評議的第二天,也是當天觀摩的第4個項目。一路看過來,工地上,腳手架林立,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展廳內,規劃藍圖和沙盤模型,展示著項目從引進、落戶到建成的全貌。
參加比拼的4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近6000億,其中過百億的14個,200億的8個,主要集中在實體經濟、先進製造、“高精尖”及民生領域,“有塊頭,更有看頭”。
看速度,項目建設爭分奪秒,衝刺全年目標。
位於江岸區的武漢市第八醫院新建項目工地,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醫技樓、綜合樓及住院樓已拔地而起。新院區按照“平戰結合”的模式,不僅能有效緩解後湖片區30萬居民看病難的問題,戰時還可迅速啟用為傳染病收治醫院,極大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2020年底,八醫院新建項目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項目經理郭建秋説,200多名工人正晝夜奮戰,“我們有信心按計劃完成任務。”
位於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東西湖區)的金銀湖商業綜合廣場(萬達廣場)項目,千人奮戰建設一線,追平延誤的76天工期。12月11日,該項目將如期與市民見面。
看創新,一批“高精尖”項目,澎湃新動能。
在江岸區,總投資25億元的華訊科技金融城項目,將建設華訊方舟集團華中區域總部、金融業務總部,形成涉及超高頻衛星通信、太赫茲等領域的科技産業鏈,並依託華訊方舟集團金融業務架構開展金融租賃、基金服務和供應鏈服務。
位於武漢經開區的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前身是一個有著20多年曆史的老工業廠房,當地“騰籠換鳥”,主動佈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未來産業,如今已入駐英偉達、百度、騰訊、新石器、東風等企業,初步形成“政産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北斗七星”産業鏈條。
在新洲區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火箭總裝總調中心一期項目已完成驗收,具備年産20發“快舟”係商業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的能力;空間公司衛星産業園廠房主體結構已完工,整個産業園建成後,將在項目周邊打造出衛星産業生態圈。
數據顯示,2020年1至10月,武漢市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75個,總投資8741.3億元,新開工項目規模超過去年同期水準;其中,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811億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現場比項目更比作風
重點項目,幹部作風的“試金石”。
此次現場觀摩評議,不僅比項目、比效率,更比作風、比思路。
臨空港開發區的中金數谷項目,招商團隊原計劃乘飛機赴京拜訪中金數據董事長,但因暴雨航班取消,一行十多人購買高鐵“站票”赴京,用誠意打動了企業負責人最終促成項目簽約。在項目建設中,臨空港經開區主動騰出辦公用房作過渡機房,助力企業僅用120天就完成國內最大集裝箱數據中心建設。
融創智谷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最大的高科技産業園,洪山區領導真包保、真幫忙,和企業成立政企聯合招商團隊,創新運用集中推介招商、網上“雲”招商、基金助力招商等方式,助力園區招商,吸引浪潮等284家科技企業入駐,培育孵化了6家上市掛牌企業、10家瞪羚企業。
為加快推進中電光谷數字産業園項目,蔡甸區大膽改革審批流程,創新實施“編審同步”,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供地、當年開工、當年引進企業“四個當年”。
作風在比拼,觀點也在碰撞。
位於蔡甸區的博格華納項目,一期于2018年實質性開工建設,現已建成投産。企業負責人説,在疫情衝擊下,2020年武漢工廠産值增長率高達33%。現場觀摩者豎起大拇指,點評道:項目招引,必須“以畝産論英雄”,著力提高投入産出比。
武漢光谷南大健康産業園,總投資約15億元的生産研發中心項目奮戰正酣,建成後,這裡將引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相關企業100家,實現年稅收2億元。“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如何從重點項目延伸、孕育出更多的企業?”邊走邊看,大家展開熱烈討論。
碧桂園碧樂城和融創智谷項目,均由洪山區區委常委作為包保領導幹部跟蹤服務。“這種方式,其他各區如何借鑒?”
青山區的乙烯脫瓶頸改造項目,圍繞“含綠量”“含新量”,引進新生産方式,建成後不僅可以把現有80萬噸/年的産能擴充到110萬噸/年,還降低能耗、提高效益。“化工産業去産能,並不就意味著不發展。”
在項目工地上,在沙盤模型旁,討論和反思不時進行,激蕩著每一位領導幹部的心。
凡今年開工項目一個不能落下
互觀互評,帶來互學互促。
作為武漢實體經濟主戰場,1至10月,武漢經開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58.9億元,排名全市第一。該區表示,先進製造業是發展的根基,將千方百計拼增長,拼投資、拼服務,推動東風本田等龍頭企業增産增效,推動東風雲峰、東風嵐圖等儘快投産達産,持續擴大經濟增量。
在納入市級的15個重大項目中,江夏區1至10月完成投資115.3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107.8%。江夏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張立鋒説,將牢固樹立集約節約用地意識,變“招商引資”為“擇商選資”。同時,充分發掘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等重大科研平臺作用,深度推進研發機構與光谷南大健康産業園內企業聯動發展。
針對中心城區土地稀缺、寸土寸金的特點,江岸區表示,將大力發展樓宇經濟,推進土地資源高效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提升“畝産效益”。目前,該區已初步謀劃了一批“十四五”重大項目。
“凡是列入今年開工的項目,一個也不能落下。”武漢市領導表示,加快推動武漢疫後重振和全面復蘇,核心在産業,重點在項目,必須爭分奪秒抓項目進度,用搶的意識、拼的狀態、爭的精神,全力推進簽約項目儘快落地、落地項目儘快投産。
該市提出,高位高端高效抓項目品質,各區各相關部門一把手要一馬當先,親自抓項目;要引進高新高效、符合高品質發展要求的項目,決不能“挖到籃子裏都是菜”;要著力提高投入産出比,堅持“以畝産論英雄”,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同時,統籌兼顧抓項目佈局,注重錯位、全面發展,引導各區重點發展主導、特色産業,避免同質化競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湯煒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