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數字”機遇、共促數字貿易、共創美好未來。11月28日,2020全球數字貿易大會在武漢漢口北舉行。與會國內外嘉賓認為,以國際合作促進數字貿易發展,將是降低疫情影響、對衝經濟下行的希望所在。
疫情將加速全球數字化
“不管我們對疫情後的世界有怎樣的觀點,有一點可以肯定,新冠肺炎疫情將加速全球數字化進程,進而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巴黎和平論壇主席、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通過視頻向數字貿易大會致辭。
帕斯卡爾·拉米表示,人們從交換商品到交換服務,再到現在的交換數據信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極快的轉變。進入全球化的新階段,未來由數據驅動的國際貿易,是否會像過去傳統貨物貿易一樣保持開放,值得各國去思考和探索。
他説,前一波全球化催生了貿易“保護主義”,即減少本國生産者受到外國生産者的競爭和衝擊;而數字貿易全球化時代,將誕生“預防主義”,以保護人們不受經濟、安全、健康等各種風險的影響,預防主義是國際貿易監管和對外開放的新模式。
在開放數字領域的數字貿易協議制定方面,他認為,目前世界上有美國主導的數據商品化體系、中國主導的數據公共資源體系、歐盟數據私人財産體系,未來世界各國需要在競爭與合作之間找到平衡,通過方案、標準、系統、介面的打通,讓數據驅動的世界不會斷裂成碎片。
武漢是雙循環的“新沿海”
“武漢以會展聚人氣、聚思想、聚新觀念。人來了,思想來了,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自然會來。這是武漢的一個巨大發明。”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再次為武漢點讚。
陳東升認為,後疫情時代加劇了整個社會擁抱科技、擁抱數據,數字化社會已經來臨,無時無刻不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生意。數字社會來臨後,國際國內的治理體系、治理結構,都面臨重大挑戰。武漢發力數字化産業,適應時代潮流,有實力成為雙循環的核心樞紐城市,成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新沿海”。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説,在中國,只要有一部智慧手機,無論城市與農村都能共享相同標準的金融服務,這就是數字技術給金融領域帶來的巨大改變。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很有可能演化為第三波全球化,即“第四次工業革命”,促進全球數據共享、互聯互通。一個國家的醫生可為另外一個國家的病人動手術,一個國家的教師為另外一個國家的學生授課等。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表示,在當前消費互聯網向産業互聯網遷移的背景下,通過數據的流動,提升産業活力,將是數字貿易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