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縣程法村駐村輔警余修紅開展安全知識宣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汪承文 攝)
農村治安防控盲點如何堵?一名民警如何服務好近萬人的社區?黃石推動警力向一線下沉,織密織牢基層治安防控網格。
9月以來,黃石市公安機關大力推進“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警務改革落實落地。目前,城區174個社區配備專職社區民警175名,790個村配備輔警790名,實現“一村一居一警”全覆蓋,為基層治安築起一道新防線。
社區居民的“貼心衛士”
“辦業務找佔警官,有糾紛找佔警官,佔警官是社區的‘救火隊長’。”
居民口中的佔警官,是黃石市鎖前社區民警、社區副書記佔勁松。48歲的佔勁松,有著20多年的社區警務工作經驗。多年來,佔勁松深入社區,俯下身沉下心服務群眾,深受轄區居民認可。
調解糾紛是佔勁松做得最多的一項工作。鎖前社區佰利花園小區一居民李某對房屋裝修過程中,水電工王某因操作失誤,導致電梯線路板燒燬,電梯停擺。維修費用較高,多方協議未果,200多名居民出行靠爬樓梯,民怨一觸即發。談價格、講情理、説法理,佔勁松前後調解一週,又邀來裝修公司、裝修工、電梯維修公司、房東懇談,最終四方分攤電梯維修費用,化解了這場糾紛,避免矛盾升級。
辦理業務、處理糾紛、化解矛盾……“警務+服務”不斷前移,像佔勁松一樣,黃石市175名社區民警紮根社區,同時擔任社區副書記或副主任,察訪民情、排查隱患、化解糾紛,成為社區居民的“貼心衛士。”
此外,黃石依託“110警情庫”,建立一警雙調機制:接到矛盾糾紛類報警後,同時調度派出所值班民警和事發地社區民警處置,社區民警跟蹤做好疏導工作,確保矛盾糾紛“零反復”。
9月以來,全市社區民警摸排並化解鄰裡糾紛、家庭矛盾、感情糾葛、債務糾紛、租賃糾紛等小矛盾、小糾紛290余起。
村村設有警務室
“看到穿制服的村警,天黑還在村裏轉,心裏就踏實。”
11月19日,陽新縣陶港鎮程法村駐村警務室,提起駐村輔警余修紅,村民們豎起大拇指。
一個月前,陽新縣推動“一村一輔警”建設,在全縣362個村設立駐村警務室,“選聘”362名駐村輔警上崗。這些“村警”本村戶籍、本地居住,在村裏履行巡邏防控“治安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基礎信息“採集員”等“八大員”職責。余修紅就是其中一名。
“輔警禮儀、著裝、執勤規範等,崗前培訓講得清清楚楚。”做了“村警”,大到經濟糾紛,小到婆媳矛盾,余修紅全力化解。“穿上這身制服,就要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鎮派出所距村裏十幾公里,出警一般要20分鐘,現在村警三五分鐘就能趕到現場。”陶港鎮派出所所長趙武説,村警24小時在村裏,能及時處理矛盾糾紛等非警務警情,節約警力資源,還能堵住農村治安防控盲點。
警務工作前移,駐村輔警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彰顯。“一村一輔警”運行月余,全縣駐村輔警共處理矛盾糾紛1596次,協助民警處理各類交通故事35起,入戶走訪群眾3000余戶,為群眾解決難事、急事68次。
為織密農村“安全網”,陽新縣還探索建立“農村中心警務站”,以3至6個村為網格,由一名民警負責指導該網格村輔警工作,通過整合區域警力,開展聯勤聯防。
“1+N”織密治安防控網
1:8351,這個懸殊比例,是大冶市東風社區警力配備率。一名民警,如何服務好、管理好近萬人的社區?
黃石公安探索出“1+2+N+X”警務模式:“1”為社區民警、“2”為社區輔警、“N”為社區網格員、“X”為下沉社區黨員幹部。
社區民警統籌社區警務工作,輔警協助民警,網格員依據網格採集信息、調處矛盾糾紛,下沉黨員幹部就近分配到網格中,在所屬小區、樓棟開展防範宣傳等工作。諸多社會力量匯聚,變社區民警“單打獨鬥”為社區居民“群防群治”。
東風社區警務室設在社區內,與社區網格員辦公室門對門,社區警務與網格化管理緊密相融。社區民警張偉介紹,東風路社區是“1+2+8+195”模式,即1名民警、2名輔警、8名網格員、195名下沉黨員。整個社區在八個大網格的基礎上,細劃為195個小網格,每名下沉黨員包保20多戶,織成一張覆蓋近萬人的治安防控網。
“依託1+N警務模式,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張偉説,今年社區建立25個覆蓋轄區所有居民的微信群,民警和網格員在微信群裏推送普法、預防電信詐騙等圖片、視頻信息,電信詐騙類警情同比下降60%;轄區內足療店多,社區組織動員巡邏隊聯防聯控,採取夜間錯時巡邏,效果顯著,盜搶類案件同比下降62%。(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黃玉兵 李淩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