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旅遊成了大眾休閒娛樂的主要項目,鄉村旅遊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大力發展我國的鄉村旅遊業,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案。
湖北省保康縣堯治河村在三十年的時間裏,從一個山區極貧村一躍成為保康縣首富村、中國名村300強。這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堯治河村對鄉村旅遊的開發和建設。
利用優越的自然資源,大力完善景區建設
堯帝大峽谷(圖左)老龍洞(圖右)
保康縣堯治河村,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北鄰房縣,西接神農架景區。山清水秀,具有豐富地理資源。憑藉岩熔地貌開發老龍洞景區、依託峽谷和自然水體資源建立起堯帝大峽谷等景區;依靠人工水庫建立堯治河水庫大壩創業園。同時,堯治河村還購買了野人谷、野人洞的經營權,擴充了景區資源。村子裏還建設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賓館和農家樂,供遊人食宿服務。
當地礦産資源十分豐饒,屬於全國八大磷礦區之一,堯治河村推進功能拓展型産業融合,依託當地特色礦業,建立了磷礦博物館、開發礦洞體驗項目等。磷礦博物館介紹了堯治河蘊藏的豐富礦産資源,模擬了礦洞開採,並且展示了當地盛産的礦石標本。在發展旅遊業過程中,堯治河村將磷礦特色與旅遊相結合,從“夕陽産業”礦業逐漸轉型為“朝陽産業”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深厚的文化底蘊,促使文旅融合發展
堯治河村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礎,屬於“房陵文化圈”。史前時期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在此交會;神農傳説、野人歷史等在堯治河均有體現,為堯治河景區奠定了深厚文化底蘊。
農耕文化博物館
結合當地自然景觀與堯帝傳説的故事,堯治河村精心打造“三湖五峽七園九灘十瀑二十四橋”系列景點,村子在景區中融入豐富的文化元素,佈置景觀“百堯石”,並布建“尋子園”“對弈園”等一系列文化景觀。同時,村裏還建設農耕文化博物館,以模型和介紹等形式展現中國農耕文明,具有科普和教育意義。
堯治河村注重宣揚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旅遊。堯治河的發展之路是改革開放以來鄉村振興的典範,其勇於開拓,不怕艱苦的革命精神,值得人們學習。堯治河村建立起黨政機關幹部堯治河教育基地,開展團隊建設紅色旅遊項目。
艱苦的奮鬥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
1988 年起,在村書記孫開林的帶領下,堯治河全村人民通過道路建設、礦山開採、水壩建設、土地改造、引進人才、興設工廠等措施,形成特色農業、磷化工業和休閒旅遊三大支柱産業,實現了全村脫貧。如今,堯治河村家家戶戶都住進別墅,辦起了農家樂,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近幾年,村子繼續大力發展旅遊業,鄉村旅遊取得巨大進展,並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國家4A景區、國家礦山公園等榮譽稱號。
堯治河實施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將秉持“民生為本,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通過最大化地挖掘堯治河村的休閒農業、循環工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潛力,大大提升鄉村旅遊的附加值和市場價值,從而打破傳統單一的磷化工和水電盈利點,形成以傳統工業為盈利主體,以景區門票、賓館住宿、農家樂餐飲等多元盈利點為補充的可持續盈利模式。
雖然堯治河村地處山區,道路崎嶇,目前交通還不便捷,但憑藉堯治河村民永不服輸,敢於拼搏的精神,以及其領導人長遠的眼光,終將使得堯治河村旅遊業成為閃耀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