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降成本增效率,把危橋打造成精品橋 我省推廣危橋改造“EPC+養護”模式
閱讀提要
眼下,湖北省掀起公路橋梁三年消危行動建設熱潮,三年計劃改造6108座危橋。公路危橋改造點多面廣,以前多為“作坊式”施工,品質良莠不齊,這次如何提檔升級?潛江將設計施工與養護打捆實施,探索“EPC+養護”模式。
12月2日,潛江市漁洋鎮河渠邊北風凜冽,看著工地鑽機隆隆,樁基施工一派熱火,五洲村黨支部書記熊孝紅一臉笑容:“以前過橋膽戰心驚,新橋開建為群眾辦了好事。”明年,一座長31米、寬7.5米的八五連渠新橋將替代40歲“高齡”的危橋,惠及周邊5個村5000多名群眾。
當天,潛江市75座危橋改造工程集中開工,由“國家隊”中交養護集團武漢特種公司實施,採用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加5年養護期(即“EPC+養護”)模式,這在湖北省危橋改造中還是首次。
“設計施工與養護打捆實施,有助於降成本、增效率,把危橋打造成精品橋。”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公路管理局監督長王慶介紹,將在消危行動中大力推廣“EPC+養護”模式。
能修復的不重建
三分之一危橋選擇加固
潛江張金總幹渠大橋,全長100多米,是一座漂亮的桁架拱橋,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2020年被鑒定為四類危橋。
圍繞是拆是修,建設單位産生激烈爭論。最後,經過科學論證,該橋選擇結構性加固,予以保留。張金總幹渠大橋加固費用200多萬元,比新建一座橋減少300多萬元。
“重建一座橋利潤高,在以前肯定想方設法要拆橋。”中交養護集團武漢特種公司潛江項目負責人翟明笑著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採用“EPC+養護”模式,設計施工總承包,還要建養一體化,就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四十年前缺乏鋼筋水泥,但造出的鄉村拱橋挺漂亮,寄託著鄉愁,不能一拆了之,危橋需要精準識別。”王慶説,通過“EPC+養護”,“打捆”改造的施工單位更能與政府利益訴求趨於一致,綜合考慮加固費用、效果、壽命等因素,堅持加固與重建相結合,對於每個項目擬定不少於兩種改造方案進行同深度比選,能利用的不拆除、能修復的不重建。
據介紹,2020年湖北省計劃啟動1200座危橋改造,已動工改造800多座,其中選擇加固方案的危橋佔三分之一。
“抬”高門檻
標準化施工造精品
湖北省消危行動跨越“十三五”和“十四五”,是“化危為安”的普惠性民生工程。如何保障橋梁品質?
在中交養護的橋梁預製廠,一片片大型空心板、T形梁板被預製後,吊運到空地上,每天生産速度達到8片預製梁。
“裏面有晶片,隨時跟蹤預製梁的生命軌跡。”潛江市交通局總工劉美蓉指著一片預製梁介紹,引入在鄂央企參與危橋改造,依託“國家隊”的建橋實力,能改變傳統“遊擊隊”零散施工做法,建設集約化,生産標準化,預製件均工廠化生産,提升危橋改造品質和管理水準。
據了解,湖北省此次危橋標準高、管理嚴,實施“一橋一圖、一橋一策”,嚴格準入機制。根據規定,對於加固改造橋梁設計荷載不低於原標準。對於拆除重建類橋梁,國省道、縣鄉道的橋梁和村道大橋採用公路Ⅰ級,其他村道橋梁標準採用公路Ⅱ級。
一橋一檔案
高科技養護“盯”緊橋
危橋改造,建好更要管好。
王慶介紹,以前是施工、養護“兩張皮”,出了問題責任不清。採用“EPC+養護”模式後,通過大企業以“專業帶行業”,指導區域橋梁日常養護,提升當地路橋維養信息化、智慧化水準。
湖北省為每座危橋建立檔案,施工、養護單位終身追責。
潛江是湖北省公路橋梁消危行動首批試點縣市。該市提出“三年消危一年建成”。背後,有一套危橋改造“設計+建設+養護”新範本,將設計費、建安費、養護費按中標費率下浮一定比例後作為項目總價,項目完工後支付費用不超過項目總價的70%,嚴格養護績效考核後,餘款以養護經費形式由市級財政分5年支付,不僅緩解了財政資金緊張困境,還縮短公路橋梁消危行動項目建設週期。
此外,潛江在全省率先建成危橋信息化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北斗、GIS、GPS等技術,及時跟蹤養護品質,使危橋改造後的養護長效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甘星星)